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新王益

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新王益

作者:赵军平杜辉冀金慧 出版日期:2006.10.30 点击数:0

【作者】 赵军平杜辉冀金慧

【报纸名称】:铜川日报

【出版日期】2006.10.30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未来五年,王益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团结稳 定、加快发展两大主题,以建设“实力王益、活力王益、魅 力王益”为目标,大力实施“三产兴区、工业强区、项目带 动”三大战略,着力提高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壮大区域经 济实力,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加强党的建设,构建和谐社 会,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三大目标 绘就王益宏伟蓝图$$ ──打造繁荣富裕的实力王益。到2011年,全区生产 总值达到12.3亿元,年均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6670万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20%,达到6.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 纯收入分别达到11300元和3980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达到11.8亿元,全区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打造开放兴旺的活力王益。致力改革创新,深化思 想解放,激活发展思维,集聚各方人气,全社会创业热情得 到充分释放;突出项目带动,扩大招商引资,每年引进资金 2亿元,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致力经营城市,开发 民营资本,搞活第三产业,区域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打造文明进步的魅力王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 育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法制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诚 信意识,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 建设,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完善人民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的 机制体制,正确处理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协调各阶 层人民群众的利益,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树立王益文明和 谐的新形象。加强城镇建设和管理,推进新农村建设,加 快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全区城市化、工业化、 信息化水平,树立王益现代进步的新形象。加强生态环境建 设,治理环境污染,推广清洁、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推进 资源节约和再利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树立王益山水秀 美的新形象。$$ 四条主线 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全面落实 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新王益的根本任务。今后五年,王益 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王益经济发展面临最突出、最紧迫的 任务,今后五年按照“三二一”的产业序列,迅速扩张第三 产业,努力提升第二产业,积极扶持第一产业,大力发展新 兴产业。一是推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实施“三产兴区”战 略,坚持“激活民营、加强指导、科学管理、优化服务”的 方针,按照“彰显优势、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优先发展” 的思路和“集约化发展、规模化开发、专业化经营、市场化 运作”的模式,依托城市人口密集、传统商贸发达、区域位 置优越三大优势,加快百盛国贸、正大百货、青年路商业步 行街等城市改造项目建设,积极开发文化宫等片区,致力各 类专业市场的组建,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依托城市发 展,加快服务网络建设,鼓励扶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 产权交易、网络技术等新兴服务业,开发新的服务消费市 场,拓宽服务空间和领域,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加快酒 店、宾馆设施改造,提升服务档次,增强餐饮业的竞争 力,大力发展休闲度假、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相融合的现代 旅游业,积极开发工艺陶瓷、保健医药、民间民俗工艺品等 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整合资源,完善市场,提升壮大 餐饮文体娱乐业。二是做大做强建材、服装、机械加工等工 业支柱产业。建材产业以加快建材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以 “声威系”水泥产业品牌为龙头,努力打造黄堡建材工业园 区,加快建秦、铁龙、铜城水泥等项目建设,再引进1-2 条规模较大的水泥熟料生产线,把黄堡镇建成全市乃至全省 知名的建材工业园区,把全区建成西北地区知名的水泥产业 基地;服装产业以树立品牌为导向,依托中德服装培训中心 合作项目建设,更新设备、提高技术、开拓市场、扩大规 模、壮大产业集群,初步建成具有影响力的服装加工基地; 机械加工业依托东风机械厂、煤机厂等大中型企业,依托辖 区内闲置厂房设备多、熟练工人集中的优势资源,打破隶属 关系、灵活合作方式、整合优势资源,加快技术改造,壮大 产业集群,着力发展锻压制造、机电部件、汽车配件、矿山 设备等产业,提高规模和效益。三是积极开发新兴产业。坚 持把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放在突出位置,转变增 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下大力气培育电子、电力、电器等 新兴产业,加快华辰煤层气发电、翼飞电子、煤制气锅炉、 德力西电器等项目建设,开发能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产 业,迈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坚实步伐,实 现经济多元化增长。四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为突破口,加强农村水、 电、路、讯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建 设,到2011年建成8个以上既有现代生活气息、又有田园风 光的新农村示范村;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建立以 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 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一村一品建设,扩大规模,提 升品质,做强品牌;培育壮大果、牧、菜产业,挖掘农业内 部增收潜力,积极开发以小加工、小商贸、小餐饮为主的农 村第三产业,发展劳务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以项目建设为主线,全面增强发展活力。坚持以项 目建设为中心,一切服从、服务于项目建设,着力把王益打 造成为招商引资的“洼地”和项目建设的“高地”。集中抓 好在建项目建设的同时,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精 心策划、筛选、论证和推介一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的新项目、好项目、大项目,特别围绕壮大建材、 服务、机械加工业和第三产业,与大企业、大项目联合,建 设一批财政贡献大、就业容量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创 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方式,完善工作激励机制,落实重大 项目挂牌保护制度和领导包抓制度,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 设滚动发展,以项目的深度扩张拉动经济的高速增长。大力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宽领域,降低门槛,鼓励非公有制经 济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城市建设及改造,推 动非公有制经济向基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张;树立 先进典型,扶持壮大一批符合产业政策、产品销路好、经营 管理优、市场拉动力强的非公有制企业,推动非公有制经济 制度创新、规模扩张、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到2011年,非 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70%以上。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 府职能转变,突出抓好法制、政策、服务等软环境的综合整 治和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稳定农村基 本经营制度,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切实把党的各项 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深化商贸流通体制、粮食流通体 制、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 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最大限度地解放 和发展生产力。$$ ──以创建卫生城市为主线,切实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 一是加快城市改造步伐,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建立以市场化 投入为主、财政投入为必要补充的投融资机制,加大城市道 路、供热、专业市场、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 支毛沟、滑塌区、沉陷区治理改造,启动城市生态综合治 理,实施人民公园改造、漆水河河滨景观改造、工人文化宫 片区改造、翠溪公园建设等北市区景观改造工程,完善城市 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二是加强城市管理和市容整治,按照 以人为本、责权统一、综合协调的原则,引进城市管理的先 进经验,落实市容管理长效措施,加大市容综合整治力度, 提高居民的城市意识,打造清洁卫生、文明有序的崭新城市 形象。三是推进小城镇建设,探索“以城带乡”的发展路 子、“以工促农”的实现形式,率先把黄堡建成全市新农村 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的典型,同时以发展中小企业为基础,依 托住宅小区建设,启动王家河小城镇建设。$$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一 是高度关注民生,让人民群众切实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把 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每年集中力量,办 一批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有影响、有震动的大事 实事,让人民群众从中切实得到实惠;扩大就业和再就业,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让劳动者有活干、有钱挣,朝着 共同富裕的方向前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医 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 平;建立健全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发展慈善、助残、优抚 救助等社会福利事业,广泛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在社 会形成扶贫济困、乐于助人的良好风尚。二是坚持协调发 展,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积极鼓励科技创新,加快 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整合 优化教育资源,加快布局结构调整,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 制,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努力创建教育强区;深化医疗 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实施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制度,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改善城乡 群众医疗卫生条件,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化阵地建 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稳定低 生育水平,创建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三是扩大对外宣 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社会诚信教育, 开展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努力营造知荣耻、重道德、勇实践、争 一流的精神风貌。四是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安定团结的 社会环境。认真落实“小事不出村(社区)、一般问题不 出乡镇(街道)、集体上访不出区”的基本要求,全力维 护社会稳定;抓好安全生产,做好防汛防滑防涝工作,加 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增强人民群众 的安全感;重视人民群众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 问题,化解社会转型期的各类矛盾,维护社会公平和正 义。五是凝聚各方力量,加强和推进民主政治和法制建 设。加强区委对全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 工作的领导,规范区委和区级几套班子的关系,坚持和完 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巩固和加强党的统一战线,支持工、青、妇等群团 组织按照各自职能开展工作;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 务公开和司法改革,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加强国防教育,支 持人民武装和双拥工作,争创双拥模范区。$$ 五个着眼于 全面提升执政水平$$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开展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廉 政意识“三种意识”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全区各级党组织的 执政能力和水平。$$ ──着眼于坚定信念、提高素质,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 建设。深入推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 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学习,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 内涵和基本要求,用发展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干 部的头脑。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严格学习制度, 建设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党政初关。$$ ──着眼于健全制度、科学管理,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 和干部队伍建设。以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制度 为重点,全面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按 照“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把干部的素质、作 风、政绩和群众公认度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加大干部 人事制度改革力度,不断完善干部人事选拔、任用等各项制 度,推行干部提拔任用票决制,扩大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 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培养和使用优秀年 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党干部,关心离退休老 干部,着力抓好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 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加强对干部的考核监督和管理,完善 考核方式,创新奖惩机制,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形成 你追我赶、奋发有为的工作局面。$$ ──着眼于强本固基、夯实基础,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 组织建设。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创新活动内容,农 村党建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旗帜工程”、“三级 联创”、“双培两示范”和“支部、党员双承诺制”等为载 体,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改善和提高农 村基层干部的待遇,巩固和发展“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 期得实惠”的工作机制。非公党建围绕推进民营经济社会化 进程,完善组织设置,明确功能定位,灵活管理体制和活动 方式,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党建工作运行机 制。社区党建围绕加快城市化进程,以服务社区和服务群众 为重点,加强社区党组织阵地建设,建立健全网络,发挥党 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头雁作用。加大机关、学校、社会团 体、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力度,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充 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着眼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进一步加强作风建 设。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 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公仆本色,坚持深入实 际,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坚决反对坐而论道、华 而不实的不良作风,坚决克服只图虚名、劳民伤财的不良行 为,始终以埋头苦干的精神、一抓到底的韧劲,把发展的目 标付诸实施,把谋划的蓝图变为现实。$$ ──着眼于廉洁高效、清正自律,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 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按照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原则,加强理想 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推进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建立健全 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领导干部廉 洁自律意识,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深化行政审批 制度、财政管理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预防职务犯 罪的有效工作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