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工作室:王益区党员群众的温暖港湾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08.10
【版次】第B02版(视点)
【入库时间】20130830
【全文】
70多岁的闫大妮和她的儿子、孙女住在王益区红旗社区新风居委会的两间土坯房里,两张床、一张桌子、一台电视机是他们的全部家当。可一看到保障房公示名单里自己的名字,老人就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这个希望,与一名普通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秋莲和她的“李秋莲工作室”密不可分。
去年以来,王益区在全区7个乡镇(街道)建立了党代表工作室,充分发挥一些有较高知名度的党代表作用。以4个社区党组织书记名字命名建立了4个个人党代表工作室,“李秋莲工作室”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党代表工作室”的“党代表”,充分发挥“知党情、听民意、解民忧、促和谐”的作用,积极作为,零距离服务社区“大家庭”。
李秋莲:天天党代表日日为群众
闫大妮的老伴是一名老矿工,长期住院。自己的儿子是一位单亲父亲,在外打零工,一家人住在新风居委会的土坯房内,日子过得很清贫。红旗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秋莲和他们结成帮扶对子,帮助申请办理了低保补助和廉租房补贴,还申请了保障性住房。李秋莲定期走进辖区企业及党员群众家中开展帮扶活动,组建“民事调解、困难帮扶”流动服务队,轮流服务群众。创立了“网格化管理、3+3服务、联动式共建”社区党建工作模式,社区服务管理水平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李秋莲是省、市、区三级党代表,“荣誉越多,上级组织的期望越大,责任也越重。”在这位朴实的社区党支部书记眼中,自己就是要做到“天天党代表,日日为群众”。
卢康飞:心系群众事热情暖民心
七一路街道云梦堤社区的“卢康飞工作室”挂着一面“热心为百姓服务,真心为群众解忧”的锦旗。去年11月,建行家属院几名居民代表一大早就来到“卢康飞工作室”反映问题:建行家属院不能正常取暖,居民寒冷难耐。卢康飞马上到现场了解情况,立即与驻地单位协调,拿出解决方案。不到一周,暖气就送上了,住户家里“暖意融融”。卢康飞还提出了“党建进楼、服务入户”的工作思路,以楼群为单位设立党员责任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打造出“五社联动,五心服务”联动服务机制。她常常激励自己和同事:群众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群众的微笑就是我们工作的标准。
宁爱萍:输送正能量温暖你我他
宁爱萍是桃园街道光明社区党总支书记。“宁爱萍工作室”成立后,她坚持定时、定地、定人“三定原则”,一句问候、一张笑脸、一杯热茶,柔风细雨地与群众“话家常”,设身处地为群众“解忧愁”。桃园居委的陈女士老伴早逝。三个儿子对赡养老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赡养问题母子矛盾越积越深。宁爱萍就将老人的三个儿子约到“工作室”协商,最终二儿子将老人带回家赡养。之后,她又在政策范围内为老人办理了低保,享受了高龄补贴和城镇居民医保。“搭建党代表服务平台,就是要把正能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群众中去,让温暖遍布每一个角落。”宁爱萍一直牢记着该区组织部长杨满收的话。
传递党的声音,倾听群众期盼,解决群众难题。李秋莲、卢康飞、宁爱萍,不同的人却有着共同的称谓――党代表。去年以来,4个个人“党代表工作室”接待党员群众150余人次,受理解决问题5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