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区:党旗飘扬在防汛一线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08.24
【版次】第1版(创优争先)
【入库时间】20111130
【全文】
天,像是被捅破了一样,雨水倾泄而下,汇成肆虐的洪水,无情地向王益区袭来。一时间,山体滑坡、道路中断、房屋倒塌……7月22日以来,王益区接连出现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致使全区7个乡镇街道办有129个村组社区不同程度受灾。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王益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们,冲在了最前面,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这两个字的含义。
22日凌晨2点,防汛抢险紧急会议再次召开。
“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防汛抢险!”
“密切监视各灾害点受灾情况!”
……
面对灾情,王益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区开展“城乡结对抗大灾,创先争优党旗红”实践活动,把防汛抢险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实践,让党旗始终飘扬在防汛一线。
坚强的支部就是一座灯塔
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水情、汛情和灾情,该区四大班子领导逐级包乡镇办受灾点,各级党组织纷纷组建由党员干部组成的“救灾小分队”、“青年突击队”、“抢险服务队”、“医疗服务队”、“应急小分队”,迅速深入受灾乡镇办、村组,疏散危险地带,帮助群众转移物资,发挥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
7月22日晚,青年路五一社区南公房有山体滑坡的危险,103名群众生命面临危险。紧急关头,区级领导带领办事处党员干部迅速赶到现场,顶着倾盆大雨,一边现场指挥,一边调度乡抢险应急队带着铁掀、铁锹,用沙袋、木桩等进行抢险自救,同时一次次冲入滑坡区,将被困群众救出。
电闪雷鸣中,王益区各级党组织率领2000多名党员突击队员坚守在防汛一线,堵渗漏、查隐患,解救群众……
一个也不能落下
7月22日,桃园街道办事处新兴社区山体面临滑坡,威胁山下居住的131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危急时刻,新兴社区党支部迅速组织群众紧急转移。在排查人员的时候,社区主任吕明涛发现住在新兴社区五组的残疾人王柱林还没有转移出来。而此时,汹涌的暴雨已经使道路汪洋一片。
“一个也不能落下,我们一定转移出王柱林!”晚上2点20分,吕明涛和党员干部不顾土房被水浸泡后随时可能倒塌的危险,毅然冲进王柱林的家,将这个体重近200斤的残疾人抬到了山下的安全地带,并为他联系安置住所,等妥善安排好王柱林时,已经是深夜的3点多钟。拿着600元政府发放的过渡金,王柱林激动的两眼泪花,不停地说:“干部真好,政府真好!”
在这其间,吕明涛曾经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电话中传来急切的声音:“爸,你在哪儿?咱家的房子漏雨了,俺奶叫你快回家!”。吕明涛家有近八旬的母亲和年仅11岁的儿子,此时此刻,看了看外边的大雨,作为党员的他只说了一句话:“社区的灾情太严重,这里更需要我,你要照顾好奶奶。”便挂了电话继续指挥人员撤离。
洪灾无情人有情。关键时刻,广大党员干部亮出了身份,他们把创先争优的主战场摆在了抗洪抢险第一线,让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结对帮扶重建自救
汛情来时党员干部们筑起牢不可破的长城,汛情退后党员干部们组成清淤突击队和生产自救队。有党组织在,群众就会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党群一心,干群一心,抗洪救灾,生产自救,重建家园。
今年76岁的苏玉新老人被水困在家中,七一路办事处党员干部不仅帮他重新安置了住处,还给他送去了600元的过渡金,苏玉新老人的心里充满了感激。连日来,该区组织1000余名党员干部深入受灾乡镇包村、包点、包户,帮助群众恢复生产。区委组织部全体党员干部披着雨衣,深入青年路受灾群众安置点帮助群众搭建帐篷。区委宣传部党支部深入包抓受灾点大同路社区开展生产自救工作;区水务局党支部一线抢排内涝;区交通局党支部在第一时间安排施工队抢修路面、铲除路障;区民政局党支部紧急驰援,做好救灾储备工作,确保灾害发生后24小时内能为群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区消防大队党支部带领消防官兵冒雨挖边沟、砌石墙,恢复道路……全区50多个部门党组织联系帮扶39个村、20个社区党组织,完善度汛预案,制定防汛措施,排除险情。
截至发稿时,该区已转移受灾群众数6877人,紧急调拨抢险救灾恢复重建资金600余万元,下派科技服务小分队、党员义诊小分队和抢险救灾服务队50多个,调集的帐篷、食品、衣服、药品等抗灾物资正源源不断地送往受灾点,确保了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被盖、有洁净水喝”,受灾乡镇“大灾之后无大疫”。在采访结束时,重灾户王柱林感慨地说:“怪不得他们抢起险来不要命,原来冲在最前面的绝大多数都是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