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区“升级晋档”增加农民收入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08.18
【版次】第2版(本地新闻)
【入库时间】20111130
【全文】
本报讯 通讯员杨杰、张强报道:八月的铜川市王益区,到处是绿色的海洋,笔者在该区王家河镇圪堵村发现每户农家门口都贴着一张卡,上面写着家庭人口、2009年的年家庭平均收入,2010的增收措施和目标,当地干部群众把这叫做“增收明白卡“。
今年以来,王益区把农民增收作为全区农村发展的重点来抓,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区直各单位党政“一把手”领导干部包村促增收制度。实行31名区级领导“一对一”联系农村抓产业、帮助农民增收,组织96名科级干部走访群众10070人次,建立农户增收明白卡10070户、帮助制定村组发展规划39个。
“没有‘升级晋档’,就没有我们村去年到今年的变化!”王家河镇常家河村党支部书记路成军告诉笔者,2009年,常家河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4200元增加到5800元,增长近40%。更令乡亲们高兴的是,村内的主导产业苹果,荣获了绿色果业“后稷金奖”,再加上果业合作社的创立,今年我们农民的收入肯定还会有增加。
为解决农民单枪匹马难以应对市场风险的难题,王益区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鼓励农村党员带头组建专业协会,引导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帮助农户解决技术、产品销售、市场信息等单家独户解决不了的问题。开展“五个一”活动,即:统一种苗供应,统一种养时间,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品牌包装,统一收购销售,把一些种养能手和纯农户组织起来,既扩大专业合作组织的种养规模,提高了专业合作组织的市场影响力,又帮助农户解决资金技术、产品销售、市场信息等单家独户解决不了的问题。今年来,邀请地区内的农业行家讲课和现场指导15期,培训2000多人,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个个成为“土秀才、土专家”。
刘秀敏家去年好不容易东凑西拼建起了四间平房,可外面也借了一屁股的债,村里人都在自家经营农家乐,但不懂经营的刘秀敏只能观望,却不敢涉及,当村上知道她想办农家乐时,就积极帮她联系懂经营的人前去给她“讲经”,又垫付资金帮着装修房屋,帮着她一步步把农家乐办了起来,凭着自己的努力和肯干,现在刘秀敏一家每天都忙的不可开交,最多一天能招呼八九桌。
“‘升级晋档’增加农民收入,决不能让一户掉队”。这是去年王益乡塬畔村党支部讨论升级晋档时提出的目标,也是王益区农村党组织在实践中的共同行动。“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购农家品”,自去年以来,王益区瞄准这一农民增收目标不动摇,在全区离城市较近的村,先后投资16万元扶持农家乐产业发展,积极改善周边坏境、培育特色、规范管理。王家河镇赵家塬村、南雷村,黄堡镇梁家塬、新村,王益乡塬畔村农家乐产业已形成规模,王益乡塬畔村还被省政府被命名为“陕西省首批农家乐明星村”。全区农家乐已发展到81户,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400余人,年经济收入达到680万元,成为城郊农民增收的又一亮点。
截至目前,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40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全区15%的村实现了越档升级,20%的村达到二类标准,全面消除了四类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