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永远的楷模 ——王益群的故事·一

永远的楷模 ——王益群的故事·一

作者: 出版日期:2011.05.14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台州日报

【出版日期】2011.05.14

【版次】第02版:要闻

【入库时间】20110725

【全文】

【编者按】王益群同志的先进事迹故事在浙江大地到处传颂,学习王益群先进事迹的高潮正在各地迅速掀起。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王益群同志的系列故事。这些故事虽小而平凡,但点点滴滴中,反映出她践行宗旨、服务群众的公仆情怀,直面矛盾、敢于担当的实干作风,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的政治品格,淡泊名利、重情爱家的人生态度,折射出她人格的魅力和平凡中的伟大。

本报记者洪和胜

徐清清是一名大学生村官,2009年11月被安排到仙居县官路镇纪委办公室协助王益群工作。在她的记忆里,王益群总是特别忙碌。

徐清清说,她上班第一天,提早10分钟到办公室,发现王益群已经先到了,开水已经烧好,地拖过了,正在看报纸。第二天,她提早了20分钟,可王益群还是比她早,开水也烧好了,地也拖过了,桌子擦得干干净净,一叠文件已经看完。

作为一名新同志,领导上班比她早,本来该她做的杂事、琐事领导做了,这让徐清清觉得很不好意思。第三天,她下决心要比王益群早到办公室,把烧水拖地擦桌子等事情统统干了。可出乎意料的是,当徐清清提早40分钟赶到办公室时,王益群又来了,她正在开门。

从那一天起,徐清清知道了,王益群每天基本上都是提早40分钟甚至更早上班。后来,她还知道,王益群上班早,下班晚,每天忙忙碌碌,总有干不完的事。下村回来后,要记工作日记、整理思路、写材料,经常到下半夜才回家。久而久之,徐清清心里有些纳闷:镇机关50多个工作人员,人家都按时上班,迟到早退现象也时有发生,王益群为什么总是来得这么早去得这么晚?再则,王益群是一个女人,上有老下有小,难道她都不管家里的事了?

一天深夜,两人忙完工作,开始谈心。徐清清向王益群提出了心中的疑问。王益群说,乡镇工作都一样,要想多为百姓干些实实在在的事,白天就会变得很忙。怎么办,只有早点上班晚点下班,利用这些时间看报纸、写日记、整理工作思路。因为一个干部要想提高自身素质,不看报、不学习不行。而写工作日记、整理思路,也是必需的,只有事先有了思路,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在与王益群共事的那段日子里,徐清清确实感受到了她的忙。印象最深的是,在处理后里吴村工业用地和北岙村村民上访两件事时,整整两个月时间,她的办公室就像临时会议室。经常是上午后里吴村的群众来访,下午是北岙村的村民开会,到了晚上,还要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而那时,病痛已经开始折磨她的身体。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天,在接待完来访的群众之后,她疲惫地靠在椅子对我说,她真的吃不消了,等这两件事情办好,想好好休息一下。”徐清清说,可王益群的这一愿望一直没有实现,直到身患癌症晚期时,她还坚持在工作岗位。

在办公室里,王益群经常脸色发白,用手不停地揉着疼痛难忍的胃部;下村时,她也常常走几步就得歇一下。因为疼痛,额角经常冒出汗水,衬衣的后背湿透。但她总是不吱声,强装着笑脸,不想让人家知道。“每当看到这些,好几次,我忍不住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徐清清说。

徐清清还说,与王益群一样,她也是一个女人,也是一个有孩子的母亲,但将心比心,她很难做到王益群这样,王益群是她心中永远的楷模。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