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国开行原副行长王益自视多才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04.07
【版次】第A06版 (中国)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在意教授身份 王益。资料图片 “我认罪。”3月30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下称“北京一中院”),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证监会原副主席王益在听完公诉人对他的起诉书后缓缓地说。 定罪受贿 当天,检方共有6名检察官出庭,因王益未聘请律师,北京一中院为其指定了曾经为刘晓庆税案辩护的知名刑事律师许兰亭出庭辩护。 检方指控,1999年11月至2008年2月,王益利用其担任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的职务便利,接受云南昆钢朝阳钢渣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宏等人的请托,在企业经营、申请贷款等事项上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索取、收受上述人员钱款1196万余元。检方提出,应以受贿罪追究王益的刑事责任。 此前的2008年6月8日,王益被中央纪委专案组控制,随后被“双规”,2009年1月因涉嫌受贿罪被捕。同年2月,中央纪委监察部通报称,王益利用职务便利为其亲属及他人经营活动谋利,收受巨额钱款,已对其实施“双开”并移送司法机关。 当天,一中院并未当庭宣判。 随后,王益辩护律师许兰亭告诉记者,一审判决的结果最迟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出来,其他问题得等案件审理结束后才方便透露。 29岁的中顾委秘书 在很多人眼中,王益属于那种年少得志的干部。 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54岁的王益,出生于云南省一个普通白族家庭。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王益考上北京大学历史系,直到研究生毕业。 毕业后,王益进入中央顾问委员会办公厅工作,29岁即担任秘书职务。王益在中顾委秘书的职务上工作了7年,从1985年至1992年间,因工作关系,王益认识了许多省部级官员。“这些人脉资源,与他后来能在证券界取得地位有很大的关系。”一家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1995年11月,39岁的王益出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成了最终实至名归的权利拥有者。而这一阶段证监会还处于初创期,王益分管了发行、基金等最为核心的部门,位高权重。 虚荣与骄横 1999年2月,王益被调离证监会进入国家开发银行。入国开行以后,王益“以前是搞证券的,突然进入银行业,按理说会有一个很长的适应过程,但王益很快就把他主抓的领导工作的各个环节和程序,弄得很透彻了”。 据报道,1998年,毕业了14年的王益再次回到了北大,应邀担任光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后来还担任首届EMBA班的班主任。 王益非常享受“著名教授”的身份,如果他出行,身边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常常提醒那些初次见面的人,王益的身份不仅是国开行副行长,还是“著名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教授”。 只有了解王益很深的朋友才明白,王益的多才和夸夸其谈背后,隐藏的是放肆、虚荣和骄横的性格。 一位经济学家和王益交往不久,就收到王益赠送的他自己主编的若干本证券行业的著作。这位常年在美国的经济学家不懂事,与王益开玩笑,说他分析的是“初级市场”。王益当场就给了他脸色看,说他从国务院证券委办公室做起,还在海南涉身股市,又做了证监会副主席,说“关于证券的行业规则,没有人比我更熟悉”。 据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