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王益区党员干部用行动践行群众路线

王益区党员干部用行动践行群众路线

作者: 出版日期:2013.10.21 点击数:0

【报纸名称】:陕西日报

【出版日期】2013.10.21

【版次】第3版:要 闻

【入库时间】20131120

【全文】

本报讯 (记者 喜 顺 通讯员 王 晶)到群众中去,听真实的声音,办实在的事情。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启动以来,王益区着重在群众“最盼”上解难题,在群众“最忧”上下真功,以新风正气取信于民,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能力,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调研工作深入开展。

实施“连心工程”。明确干部驻点接待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全区31名区级领导、54个部门挂点联系50个村(社区),与256名生活困难党员、群众结成对子,让群众诉求有渠道,需求有呼应,要求有结果。全区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手拉手,建立“特困户”档案和“特殊群体关爱机制”,确定每名干部联系1—2户贫困农户结成对子,做到三个“首先”,即:救助要首先安排他们,进村要首先看望他们,慰问要首先考虑他们。

实施“发展工程”。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128名领导干部入驻70个重点项目,截至8月底,全区70个重点项目中完工22个,在建43个,完成投资29.5亿元。与此同时,全区党员干部在全区农村推行“三业富民”工作法,即支部带领抓产业、党员示范搞创业、党群共建富家业,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三年保持了快速增长,2012年达到8068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实施帮扶工程。区上迅速开展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区教育局对113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一对一资助,发放资助金37.6万元。为935名贫困大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同时,开展资助贫困大学生润雨计划,对8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路费资助,发放金额4.5万元。区人社局针对没有专业技能的农村适龄劳动力等,举办缝纫、餐饮、电焊等培训班12期,引导各村乡土人才互相学习,交流技术,发放小额贷款5811万元,帮助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城镇复退军人走上了致富道路。

实施创新工程。该区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原则,重点推行社区“民情事务一站通”和农村“集中流动办公一站通”建设工作,区委在红旗社区“3+3+X”服务基础上,再次创新建立了农村集中流动办公模式,在乡镇设置农村集中流动办公点3个,在4个示范社区建立“民情事务一站通”,共受理群众申请事项678件,已办结656件,办结率达90%以上,共接待群众24260人次,为群众提供各类服务1200件次,有效加快了各部门由习惯管理向强化服务转变,由习惯审批向主动服务转变。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