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区打开百姓小康“幸福门”
【副篇名】本报记者喜顺通讯员陈海燕吕亚军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04.26
【版次】5省内新闻
【入库时间】20130610
【全文】
铜川市王益区在推进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活动中,广泛推行“三业富民”工作法,即支部带领抓产业、党员示范搞创业、党群共建富家业,有效发挥了村党支部的领富带富作用,走出了一条党建领航经济发展的新路子。该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三年保持了快速增长,2012年达到8068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支部带领抓产业,擎起“领富旗”。如何增强农村党支部领富带富能力,该区把培育产业作为考量村级党组织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产业强村富民”工程,切实引导村党支部把工作重心放在发展产业上,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黄堡镇孟家塬村党支部,近年来依托气候和地理优势,主打鲜桃、柿子两大产业,统筹发展奶牛、生猪、鸡等养殖业和乡村观光旅游业,推行“以畜养果、以果促畜”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果—畜—沼—游”产业联动,走出了一条一村多品循环发展的新路子,注册的“孟姜红”桃和柿子,先后获得中国杨凌农博会“后稷奖”等多个奖项,该村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孟家塬村只是该区农村发展的一个典型村。近年来,在区委“农业突破”战略的带动下,通过支部带领抓产业,该区创出了诸如“孟姜红”桃、“常家乐”苹果、“文明塬”花椒等一批果业品牌和赵家塬、塬畔村的农家乐,常家河、圪堵村的苹果等一村一品专业村,全区39个村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
党员示范搞创业,擎起“带富旗”。致富门路确定后,如何做大做强产业?该区大力实施“双带双富”工程,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带头领办创办致富项目,给群众做出样子,示范带动广大群众创业致富。王益乡塬畔村阎冬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充分发挥该村距离市人民公园较近,村庄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等优势,主张并带头发展农家乐产业,带动了全村30余户村民发展农家乐,年创收达450余万元。党员石泳,是孟家塬村最早种植孟姜红桃的人,经过数年拼搏,他种植的鲜桃效应连年倍增。在个人致富的同时,他积极动员广大村民发展鲜桃产业,并成立兴果果业专业合作社,先后带动发展社员130余户,发展种植孟姜红桃4000多亩、柿子70000多株,年产桃、柿子4000多吨,产值达3000多万元,仅此一项拉动了当地农民收入,2012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080元,“孟姜红”桃和柿子成为了该村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像阎冬玉、石泳一样的党员致富带头人,该区还有很多。据初步统计,近年来,该区党员示范带动群众创办致富项目达100多项,广大农村党员带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党群共建富家业,擎起“共建旗”。如何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都能走上致富路,该区大力推行“支部+协会(合作社)+党员+农户”党组织设置模式,鼓励支持村党支部创办或领办合作社、协会组织,充分发挥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引领合作社、协会组织健康发展,吸引更多群众入会入社,壮大产业,走共同增收致富之路。塬畔村党支部,近年来先后在农家乐协会、远大养殖协会、互助资金协会、兴发蔬菜专业合作社、朝辉果业专业合作社、旺农花木繁育专业合作社、华硕大樱桃实验基地建立了7个产业发展型党小组,支部直接引领协会(合作社)发展,形成了以农家乐、生态观光旅游、特色大棚种养殖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全村130户村民走上了小康路。该村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达12955元。孟家塬村在支部的主导下,先后建立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产品统一包装和销售,切实解决群众产品销售难题,实现了农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对接,推动了孟姜红桃、柿子、奶牛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据统计,该区建立“支部+协会(合作社)+党员+农户”产业型党组织60多个,通过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形成了果业、畜牧养殖、农家观光旅游三大主导产业,辐射带动了2万余名农户走上了富裕路。目前,全区39个村中8个村晋升为一类村,二类村26个,3类村5个,全面消除了4类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