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王益区深耕社区党建 滋润百姓心田

王益区深耕社区党建 滋润百姓心田

作者:喜顺 出版日期:2011.07.05 点击数:0

【作者】 喜顺

【报纸名称】:陕西日报

【出版日期】2011.07.05

【版次】第1版 (要 闻)

【入库时间】20111110

【全文】

本报记者 喜 顺 通讯员 杜 辉 王 晶

居民小区内,舞蹈队在晨曦暮霭中翩翩起舞,老人孩子在广场纵情戏耍健身;党员服务中心内,党员们挂牌上岗为居民免费进行咨询、维权等服务,满意的笑容溢满居民脸庞……一个个温馨感人的场景,合奏出铜川王益区社区党建的强劲旋律。

社区是个小社会,也是个大家庭,如何使社区党建工作四两拨千斤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构建百姓和谐家园?针对城市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的实际,王益区突出“党建领航”主题,深耕社区党建,精心打造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领航旗舰。

给力:推进五大工程

凝聚人、服务人、教育人是社区党建的核心和灵魂。王益区大力实施核心、暖心、安民、美化、乐民五大工程,精心构筑城市党建区域化格局。在各社区支部构建了支部成员联系党员代表,党员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金字塔”型联系链,将党建工作延伸到每一个居民小区和每一个楼院,畅通了社区党员组织与党员、党员与群众双向沟通的渠道,形成了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区的党建工作网络,使党的声音随时都能传达到每家每户。红旗社区支部书记李秋莲一脸自豪地说:“如今只要有需要,支部一招呼,党员和居民就会一起走出来,大家一起动手。”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领导干部与困难党员群众开展结对帮扶,开展“助学、助贫、助残,扶持再就业”活动。同时发动党员群众开展卫生治理,引导大家栽花种草,目前,全区住宅小区绿化覆盖率在30%以上,涌现出污水处理厂等一批花园式单位。

倾力:共建和谐家园

红旗街新建巷是一条繁忙的巷道,商铺门挨门店挨店,过往行人也多。曾因年久失修,道路坑洼不平。共建单位矿务局主动投入资金,翻新路面,安装路灯,面貌焕然一新,人多了,商铺也多了,商户的收入也渐长了。如今,这里已成为步行“商业街”,居民、商户无不拍手叫好。针对辖区内省市属单位众多,人口流动大的特点,王益区整合党建资源,与驻区单位建立党建工作协调会议制度,发动驻区单位积极参与共建共享工程,形成了思想上的“共识”,活动上的“共为”,成果上的“共享”,目标上的“共进”新局面。目前已有26家驻区单位室外活动场所免费向居民开放,3500个共建服务网点时刻为居民提供着不出社区的医疗保健、技能培训、就业安置、家电维修、托老托幼等30余项服务,10多所联建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和社区爱心“超市”活跃着居民生活、救助着贫困家庭。“群众在我心中,我在群众眼中”,支部引领党员纷纷亮出身份、公示承诺,带着感情为居民零距离服务。53岁的老党员刘春香,每天都会走家串户,收集居民对社区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每周都要到社区进行反馈。党员们的行动感动着居民,鼓舞着辖区单位,他们由“局外人”变成热心人,积极参与城市创卫、计生创优、河道清障等大仗难仗,仗仗告捷。

引力:党员活力焕发

遍布全区20个社区和众多居民小区的42支党员志愿者队伍,是王益社区党建的一道亮丽风景。他们大多是已退休和实现再就业的党员,各自发挥着特长,自发组织起来为街坊邻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青年路社区党员12姐妹,数年如一日轮流照顾孤寡老人张凤琴。老人生病的那段时间,12姐妹各有分工,买菜的、做饭的、送饭的、陪护的、洗衣的……24小时不间断陪护,直到老人去世。像这样的党员志愿者全区有300多名,他们像一张网覆盖了整个市区,而每个党员就是一颗闪亮的星斗,在细节中凝聚人心、在服务中闪亮党性。红旗社区党员志愿者在开通1168电话便民服务热线的基础上,又创建了“3+3”服务模式,搭建了一个创新社会管理为民服务的舞台。在志愿者队伍中还有一支治安巡逻队,这些老党员,老干部、老工人交叉巡逻,对各种矛盾早知道、早应对、早处理、早化解。新风居委会志愿者余惠英告诉记者,这支服务队成立4年来,已帮助6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排查信访隐患、化解群众纠纷200起,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800多件。不但如此,“对面相逢不相识”的都市“常见病”在社区不见了踪影,邻里守望让陌生的人熟悉起来,疏远的人亲近起来,中老年艺术团、篮球队、腰鼓队、秧歌队每天开展活动,社区中荡漾着文明和谐的春风,把居民的感情紧紧地系在了一起。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