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王益区“第一书记”的“乡村梦”

王益区“第一书记”的“乡村梦”

作者: 出版日期:2013.08.19 点击数:0

【报纸名称】:陕西日报

【出版日期】2013.08.19

【版次】12新闻调查

【入库时间】20130930

【全文】

杜辉 杜凯 本报记者 李晓军

8月11日,王益区冯家河村村委会大院里人头攒动,一批价值4600多元的文体器材和图书送到了村民手中,冯家河村“第一书记”李智黝黑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2012年8月,铜川市王益区开始向全区后进村选派了“第一书记”,自背上铺盖进村的那天起,他们就怀揣强村富民的“乡村梦”,开始了困苦漫长的“追梦之旅”……

要让群众有钱花

“第一书记”下派的村经济较为落后,群众日子过得“紧巴巴”,“有钱花”是大家辛劳打拼的梦想。怎么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这是要倾力解决的大事。

冯家河村位于大山深处,苹果种植面积达到耕地面积的90%。第一书记李智到村后,确立了“提果质、强管理、促销售、树品牌”的产业发展思路。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动员党员群众义务上劳改造生产道路4.5公里,平整场地200余平方米,解决了生产运输难、装车无场地的问题。帮助联系60多吨兔粪等肥料和400多公斤油渣让果农施用,还到省农产品检测部门对本村苹果进行了绿色无公害认证;并邀请专家开展技能培训,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联系农资和销路。通过努力,村民果树管理水平、果质和收入都得到显著提升。

2012年,冯家河村人均纯收入从上年的5990元一跃均达到8500元以上,增幅分别达到22.8%。

要让群众把福享

炭科沟村村民祖祖辈辈烧柴烧煤,啥时候能像城里人一样用上天然气?这是大家期盼多年的梦想。栾振宇知道后,十几次上门与燃气公司等单位联系协调,为40多户村民接通了天然气。冯家河村过去环境差,乱堆乱放和生活垃圾随处可见,为了打造靓丽村庄,李智带领村民修建了3个垃圾台,安装了10个垃圾箱,进行了4次大整治,并粉饰墙体5200平方米。针对以往农闲时村民打牌等陋习,他争取到3000册图书,购置了5000元的乐器,组建了自乐班和秧歌队。不仅如此,还邀请医疗专家为360多名村民义诊,为贫困大学生争取助学金近2万元,将3名五保老人送到了养老院。

黄堡镇梁家源村文化底蕴浓厚,但由于班子涣散,近几年没举办过文化活动。“第一书记”张松柏到任后,利用为村上争取到各种乐器,组织大家排练,并在春节期间连续三天举办社火表演,吸引了近百名群众参加,500余人次到场观看,有效凝聚了人心。张松柏说:“如今村上群众都富啦,吃穿不愁,我们要努力让他们过上环境优美、生活舒心、健康美好的新生活。”

要让党旗高飘扬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第一书记”们到村后促进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党组织建设切实得到了加强,曾经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后进村如今党旗高高飘扬。

梁家塬村原来由于征地等原因,干群关系紧张,上访事件多。张松柏到村后,入户走访,及时摸清问题症结,从规范村干部言语行入手,定制度、定职责、定任务,积极进行整改。在他的带领下,班子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上访事件逐渐没有了,群众向干部反映问题、建言献策的也多了。冯家河村李智针对村领导班子不强、党员作用发挥不力等问题,从营造浓厚党建氛围入手,自己垫资制作13块党建展板,建设了党建文化墙。

截至目前,王益“第一书记”共办实事好事22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95起,争取项目22个,涉及资金270余万元。群众的腰包鼓了,三轮、四轮货车、摩托车、小轿车逐渐开进了家;村上文化设施全了,文明风气树起来了,学习知识科技致富、健康文明生活的人多了。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