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访燕山大学校长王益群教授

——访燕山大学校长王益群教授

作者: 出版日期:1999.08.02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光明日报

【出版日期】1999.08.02

【版次】第12版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本报记者蔺玉堂通讯员赵春然

王益群,男,1938年生,安徽萧县人。1963年毕业于东北重型机

械学院,现任燕山大学校长,主编全国统编教材《控制工程基础》,

主持研制《IGC650HWC冷带轧机成套设备及关键技术研究》等十余项科

研成果,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最近,燕山大学解放思想、面向市场,开放办学促进学校迅速发

展的经验,受到了河北省委、省政府称赞。该校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

里,不仅完成了从齐齐哈尔市向秦皇岛的搬迁,而且由原来单科类工

科学校,发展到今天以工为主,综合发展的万人大学。燕山大学为什

么能够迅速发展?记者访问了该校校长王益群教授。

王益群说,燕山大学的前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

1960年从哈工大分离出来,定名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1997年学校搬

迁秦皇岛,经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更名为燕山大

学。

当记者问到学校如何面向市场,开放办学谋求学校发展时,王益

群说,我们刚到秦皇岛时非常困难,最困难的是缺少资金。唯一的办

法是解放思想,面向市场走开放办学之路。我们决定“借船出海”。

从创办燕山大学到今天,学校三次征地1100多亩,新建校舍30多万平

方米,国家的投资仅占38%。其余部分,我们面向市场筹措。我们的

作法有这样几种模式:利用房地产开发商、建筑公司和银行的资金,

采取计息分期付款方式,盖起了大部分学生宿舍和教学楼;把学校后

勤服务作为学校的市场,以出让限期经营权作为投资回报,从而引来

了社会资金,建起了学生第二食堂、第三食堂、沿街开发楼、校医院、

洗浴中心等生活服务设施;向广大职工集资,学校提供土地和配套资

金,在近五年内,建起了27栋职工住宅,解决了职工住房问题。

王校长说,燕山大学原是一所以重型机械为主干专业的工科类学

校,“重”是其主要特色。迁到秦皇岛以后,要为地方的经济建设服

务。10多年间,先后创办了近20个本科专业,基本覆盖了机械、材料、

经济、管理、法律、外语等学科领域。目前学校拥有一个博士后流动

站、5个博士点、16个硕士点、28个本科专业。

当记者问到学校的科研和校办产业的发展状况时,王校长说,我

校有一支很好的科研队伍,校办产业有一定规模和实力。“八五”以

来,学校共完成科研项目700多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发

明奖220多项。学校提出“立足秦皇岛,服务河北,面向全国”的口号,

采取成果转让、交钥匙工程等多种形式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燕大的校办产业一共有10个,它们都是利用学校学科发展的优势

建立起来的,主要任务是把学校已有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起到科

技成果“孵化器”的功能,校办科技产业效益不错,1997年获纯利

1020万元,不仅为学校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资金,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产

学研一体化。

王校长还说,10多年来,我们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改造老专业,增

加新专业,招生数量逐年增加。从过去每年招收本科生500—600人发

展到今年招收2550人;研究生每年招收40—50人发展到今年招收300多

人,并积极发展同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工作。

谈到燕山大学的发展前景,王校长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将继续走

面向市场开放办学的道路。充分利用秦皇岛气候宜人、交通信息通畅,

全校上下人心思上的局面和国家要大力发展教育的有利时机,把燕山

大学办成国内外知名的重点大学。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