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王益民:现在是中国资本市场创新最好时机

王益民:现在是中国资本市场创新最好时机

作者:曹金玲 出版日期:2008.09.22 点击数:0

【作者】 曹金玲

【报纸名称】:第一财经日报

【出版日期】2008.09.22

【版次】第B3版(财经新闻)

【入库时间】

【全文】

“现在是中国资本市场创新和发展的最好时机,中国应该参与到这场全球重要资本市场重组中去。”东方证券董事长王益民上周六在“动荡时代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2008中欧?华安锐智沙龙”上表示。

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让华尔街头顶的光环黯然失色。而美国成熟资本市场发生危机对中国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创新又有怎样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与中国未来的金融创新是两个层面的问题。”王益民说道。

他表示,次贷危机的成因不是金融产品本身,而是实体经济出现问题,房屋供需不平衡导致房价持续大幅下跌。资产证券化初级产品的设计和市场运作并无问题,华尔街对其进行二次方、三次方设计才一再放大了风险。对于目前的中国而言,资产证券化的初级产品都已停止推进,但实际上这些产品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金融创新确实会带来一定风险,关键是风险是否可控、能否被承受。

“换个角度看,这些金融衍生品反而对美国资本市场风险的全球转移起到了积极作用,否则‘倒下’的或许不只是华尔街投行,还有商业银行。”王益民说。

贝尔斯登倒闭、雷曼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贱卖、“两房”被政府托管……美国金融市场的强烈震荡使重要金融资产正在发生重组。美国银行将美林收入囊中,英国巴克莱则低价买下雷曼的北美业务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补充。

“中国应该参与到这场全球‘游戏’和国际资本市场的重组中。”王益民指出。他对于雷曼在亚洲业务就颇为看好。

在王益民看来,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和资本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一是企业融资遭遇瓶颈,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才是根本解决方法,股市大跌已大大削减了市场的融资功能,恢复融资功能也是成熟资本市场的基础。二是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加大,供需平衡中房价的下跌已是不争事实,银行因此将面临更大风险,应该继续鼓励金融创新,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使一部分风险从银行释放出来。

王益民还表示,股市从6000点跌到2000点让中国资本市场风险有了充分释放,以证券公司为主的中介机构抗风险能力则到达了空前水平,负债杠杆相较银行和保险公司小得多,此外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也已发生重大改变,机构投资者的数量正在大大增加,所以现在正是中国资本市场创新的最好时机,失去本轮机会可能会使将来的创新成本更高,这里所说的创新理应包括金融产品和金融制度的共同创新。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