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图文:“多才”王益背后的虚荣与骄横

图文:“多才”王益背后的虚荣与骄横

作者: 出版日期:2010.04.07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楚天金报

【出版日期】2010.04.07

【版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我认罪。”3月30日,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证监会原副主席王益在听完公诉人对他涉嫌受贿罪的起诉书后缓缓地说。检方指控,1999年11月至2008年2月,王益利用其担任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的职务便利,接受云南昆钢朝阳钢渣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宏等人的请托,在企业经营、申请贷款等事项上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索取、收受上述人员钱款1196万余元。29岁的中顾委秘书在很多人眼中,王益属于那种年少得志的干部。今年54岁的王益,出生于云南省一个普通白族家庭。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王益考上北京大学历史系,直到研究生毕业。毕业后,王益进入中央顾问委员会办公厅工作,29岁即担任秘书职务。王益在中顾委秘书的职务上工作了7年,从1985年至1992年间,王益认识了许多省部级官员。1992年10月,36岁的王益担任国务院证券委办公室副主任。当时的国务院证券委并无实权,主要任务是协调各部委的关系。当时王益曾为继续留职还是辞职下海而犹豫不决。最终,1993年,王益加入到了海南的淘金热潮中,而且没有放弃公职身份。但他赶上了海南地产泡沫的破灭,以失败告终。生意上的失利让王益反思自己的选择。“他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应生意场,办事求人的滋味很不好受,那两年多的从商经历让他疲惫不已。”一名国开行人士称。1995年11月,39岁的王益出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这一阶段证监会还处于初创期,王益分管发行、基金等最为核心的部门,位高权重。一位知情人士分析称:“凭借曾经当过证监会副主席的资源,王益掌握了大量的内幕信息。”非常享受“著名教授”身份1999年2月,王益被调离证监会进入国家开发银行。有媒体报道称,王益在国开行并不得志,一直郁郁寡欢,真正理解他的是证券行业的人。或许正是在这种不得志的状态下,王益开始想在其他方面找到些许平衡。1998年,毕业了14年的王益再次回到了北大,应邀担任光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后来还担任首届EMBA班的班主任。王益非常享受“著名教授”的身份,如果他出行,身边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常常提醒那些初次见面的人,王益的身份不仅是国开行副行长,还是“著名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教授”。随着光华管理学院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多海归经济学家在这里授课,本科和硕士专业为历史、在职博士读了经济学的王益,经济学功力弱处越见显露,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感觉到,王益的学术角色是个“水货”。据报道,一位经济学家在听过王益的公司治理课程后,认为“他并不懂得公司治理,可他按照自己早年下海后的一些感想,把公司当成了一种猎取金钱的工具”;“感觉台上讲课的不是一位副部级官员,而是一位混迹江湖的老大”。只有了解王益很深的朋友才明白,王益的多才和夸夸其谈背后,隐藏的是放肆、虚荣和骄横的性格。一位经济学家和王益交往不久,就收到王益赠送的他自己主编的若干本证券行业的著作。这位常年在美国的经济学家不懂事,与王益开玩笑,说他分析的是“初级市场”。王益当场就给了他脸色看,说他从国务院证券委办公室做起,还在海南涉身股市,又做了证监会副主席,说“关于证券的行业规则,没有人比我更熟悉”。“乐盲”谱出的大型交响乐如果说博士学位以及多年的实践经验,还多少给王益的教授头衔以一些真实分量,那么王益在“音乐家”角色下的演出,更像是一场场面宏大的闹剧。王益曾表示,以前他是个“乐盲”,2002年和朋友去青藏高原旅行时,被壮丽的祖国山河激活了身上埋藏已久的“音乐基因”,于是,他从最基本的记谱、电脑作曲软件使用等开始,直到成为“非著名作曲家”。2006年至2007年,王益“谱曲”的大型交响乐《神州颂》开始在全国巡演,并大获成功。有统计显示,仅在2007年,中国交响乐团就演出《神州颂》35场以上,演出收入超千万元。这位新星作曲家的艺术生涯在2008年戛然而止。2008年6月,王益被双规。原本计划于6月24日在深圳音乐厅演出的《神州颂》,被主办方撤换,从此成为绝唱。(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