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典与现代结合的城市 王益芳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10.15
【版次】第A05版(省运特刊)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关于常州,记忆中更多的是经济较为发达,天目湖、中华恐龙园如雷贯耳。可惜却只闻名,未曾谋面。借着第十七届省运会在常州举办的机遇,我有幸近距离感受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
从连云港坐车到常州,花费了5个多小时——这也许创造了一个全省之最。一路的颠簸,心情却越发迫切,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城市?下了车,叫上一辆出租车便扬长而去。的哥是个地道的常州人,风趣幽默中透出强烈的自信,“省运会改变了常州,未来的常州将更加美好。”一句质朴的话瞬间让我震撼。人在车中,眼睛却止不住四处张望,宽阔的马路、先进的BRT、昂首阔步的路人……印象中那个极具江南婉约风情的常州,又披上了另一件华丽外衣;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道路两旁繁花似锦的植被仿佛在向人诉说着常州的今天。
放下行李,刚刚的所见在脑海中书页般层层掠过,不顾长途的疲惫,忍不住要亲近这座城市。徜徉在常州的街头,一个词挥之不去涌现心头:大气。整齐的道路一丝不苟,建筑之间的规划布局豁然开朗,呼吸着纯净没有杂质的空气,心情也为之一振。
不知不觉间,夜幕已然来临。灯下看常州,风情别样。华灯点点,如星火般将这座城市衬托得灿烂鲜亮。“快看,奥体中心。”同来的朋友吆喝着,五颜六色的光带在黑夜中炫彩夺目。步行及前,才发现它的雄伟壮观不知用何种词汇才能概括。听周围的市民告知,这座省运会的主体育场凝聚了350万常州人的心血,“这是所有常州人的骄傲。”我的心灵再一次被深深震撼。
常州举全市之力耗费4年时间精心打造的省运会开幕式,无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对于开幕式演出的种种场景,我已不想赘述,相信每个在现场观看的人都和我一样将回味久久。
这几天,闲暇时间总在网上搜索与常州相关的内容,一首动听的民谣不费吹灰之力地抓住了我的心:“水巷飘来一声喊,轻柔好比风拂柳。常州甜白酒,甜似蜜,白如玉,浓香醇厚。”虽然没有亲口尝尝常州的甜白酒,但正如悠扬甜美的歌声中所唱,我已被自春秋时期以来的小桥流水人家、亭台楼阁环绕深深陶醉。
天宁寺、明城墙、淹城、古运河……这是我在常州期间听到的最多的几个名称,由于工作的繁忙加上时间的紧迫,没有一一细细品味。但它们,带着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深厚底蕴真实地存在于现代社会间,在这座城市中延续着自己的辉煌,这种古典与现代相互融合极为和谐的平衡让人如同走入了画中似幻似真。身处江南,常州没有苏州园林般的精致,也没有无锡太湖般的浩瀚,但这座城市所体现出来的城市精髓,我想应该是江南城市在新时期的“两个率先”发展中极力追求的一种路径——在发展中注重保护古典生态,在环境保护中开拓城市建设。在这方面,常州已经做得不错,未来,这座自古就人杰地灵的地方,在保证原汁原味江南特色的同时,将自身的文化底蕴做得越大越强。
短短几天,或许我还没有真正走进常州人的世界,了解常州的一颦一笑,但这并不妨碍我对这座城市的好感。正像如梦似幻的开幕式描绘的那样,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常州正在幸福之路上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我想,一场全省瞩目的盛会能够在常州人手中办得如此风生水起,常州人已经用实践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写到这里,我似乎明白了常州何以名之龙城,因为这里有着龙一样坚毅不屈的脊梁,有着龙一般叱咤风云的手段,我相信今天自信自豪的常州人将以成功举办本次盛会为契机,在“现代”理念的引领下,实现城市的转型跨越发展,让古老的龙城大地迸发出现代文明的华彩。
连云港日报记者颜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