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宽城:“三化”“三动”赢先机石同礼徐天博本报记者王英

宽城:“三化”“三动”赢先机石同礼徐天博本报记者王英

作者: 出版日期:2011.07.14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吉林日报

【出版日期】2011.07.14

【版次】第08版(社会广场)

【入库时间】20110920

【全文】

在全省“三化”“三动”战略引领下,长春市宽城区不断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环境提升力度,通过投资拉动、项目带动,深度推进了“改造大铁北、建设新宽城、打造长春北部现代中心区”建设进程,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截至6月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76.5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年度计划的46.7%;全口径财政收入预计完成15亿元,同比增长57%,完成年度计划的6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63.9亿元,同比增长106%,完成年度计划的42.6%;引进内资25.9亿元、外资270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8.5%和 16.4%,完成年度计划的71%和58%。

项目建设快速推进产业集聚优势彰显

年初以来,宽城区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区的头号工程,依据产业定位和发展布局,全区项目建设呈现出量多质好、集群落位、进展迅速的项目格局。全区共有247个项目,今年新开工74个,其中续建45个,新开29个。

恒大、恒利、中冶等地产项目均已开工;宽城万达商业综合体已经开工,北京昌盛、长春中东和兰海置业等商业综合体即将开工;隆源生产资料、省农资物流、中石油储备库、益和医药、新光复路市场等物流项目正在积极建设,部分已投入运营;南京雨润、金达洲汽车等签约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现代物流业粗具规模。热电一厂、森工地板、万惠食品、正大饲料、华盛厂房等工业项目进展顺利,有的已经投产、有的即将投产;特别是依托长客装备扩能搬迁,15个平方公里的机车产业园基础建设全面铺开,配套设施整体跟进,扩能项目-轮轴轮对生产已于3月正式达产,现已启动二期拆迁。

同时,宽城区正在积极洽谈引进一批客车、汽车零部件配套项目。

铁北开发多路并进承载能力极大增强

在城市拆迁上,围绕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全力组织拆迁,包括棚户区(危倒房)36万平方米、重点工程5.8万平方米、开发区重点项目121万平方米、机车产业园4.4万平方米,目前全区共完成拆迁167万平方米。其中,仅雨润食品一个项目,就完成拆迁总量120万平方米的96%,直接推动了项目的开工建设;借助地铁1号线建设,正在全力推进北人民大街节点和回迁区拆迁,年内全面打通有望变为现实。

在路网建设上,完成新建道路4条、维修道路11条、打通断头路3条。目前,已经完成芙蓉路、南广场和西广场等道路中修,其余工程年内全部完成。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顺利推进,长江路开发区突出抓好内网配套建设和铁路专用线建设,完善供水、供气、供热、通讯等配套设施,区域承载能力不断提升;机车产业园区在去年完成两条干道的基础上,今年又开工建设甲七路、甲二路等5条主体路网,电力、燃气、给水、排水、供热等配套建设也都在紧张施工中,预计年内全部建成使用。同时,全力配合市里,加快推进换乘中心、地铁1号线、轻轨三期、四环路下穿北亚泰大街桥、北四环路联络线、光复高架桥及台北大街立交桥等重点工程建设,内外相连、便捷畅通的“四纵六横”北部路网格局正在形成。

在城市功能完善上,加快推进机车厂、热电厂、石油库和监狱搬迁,其中机车厂新厂建设全面开工;热电一厂新址一期工程竣工使用,正在推进二期建设;省看守所完成搬迁;长春石油库迁建工程达成协议,正在积极推进。同时,加快铁北教育、医疗、文体设施建设,新建5所小学校舍,区卫生大厦经过整合年内投入使用,铁北综合性医院和体育场正在前期准备,北部新城已经聚集新的功能优势。

在旧城改造上,重点推进三四环之间旧城改造,恒大、中冶、恒利等三大地产全面开工,年内即可形成销售,在宽城区北出城口形成一个新的区域。加大城市棚户区改造力度,续建、新建棚户区地块32个,规划用地总面积455万平方米。目前,已有三合屯、新月屯2个地块完成回迁房建设,庆丰路贴靠地块正在建设,北三环路南、纪家窝堡等9个地块正在征收,利国街C区、团山果园等16个地块,正在办理土地等有关手续,其余地块正在组织招商。同时,依托土地挂钩政策试点,已经启动兰家镇区改造和农村社区建设。铁北改造五年来,全区累计城市棚户区改造面积655万平方米,昔日的宋家洼子、杨家崴子和北大地的“三大片区”大变模样,铁北人居环境大为改观。

铁南改造全面启动精品窗口初步形成

针对铁南历史街区及危倒房屋集中、不安全隐患频发的实际,宽城区正式启动铁南旧城区改造工程。

旧城改造思路明确。延续城市空间肌理,恢复历史街区巷道、绿化等空间环境,原汁原味重现市井风情,在解决好群众集中迁居、公共设施配套、宜居环境打造等问题的基础上,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历史街区改造成为高端商务、品牌专卖、酒吧餐饮等商业街区,或者是文化艺苑、建筑景观、主题展馆等文化设施,实现历史建筑持久保护和永续利用。

三年完成全部改造任务。先期启动南京大街南、北京大街东、浙四小区、浙淞小区和上海路北等5个地块改造,其中上海路北地块作为回迁区开发建设,其余4个地块进行历史街区改造;然后逐步推进,深度开发。

改造工程快速推进。目前,上海路回迁房建设正在抓紧推进中,257栋D级危房全部拆完,规划方案、工程立项、测绘、环评、用地已经审批,正在进行工程招标,预计7月开工建设,年内完成地下作业工程,两年完成建设任务。总规划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将有3700多户居民彻底改善居住条件。同时,4个历史街区改造规划已经形成一稿,规划设计方正在修改完善,计划3年完成修复改造任务,把铁南打造成为现代建筑与历史建筑、

商业气氛与环境景观相映成趣的现代精品城区,成为长春市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民生状况持续改善百姓生活充满欢乐

今年,宽城区确定的9大民生工程、106项民生任务进展顺利,有的已完成过半、有的已全部完成。

在就业上,通过“春风行动”和“就业援助月”活动,开发就业岗位6386个,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396人,保持“零就业”家庭就业动态为零目标。

在住房上,在已建成8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113万平方米回迁房、20万平方米农民新居的基础上,还有6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和36万平方米农民新居正在建设,同时改造农村泥草房256户,铁北41栋D级危房正在拆除,困难群体住房问题将得到基本解决。

在就学上,启动校园安全工程,新开工建设5所校舍和2所公办幼儿园,租赁、购置农村中小学校车增至18辆,设置探头330个,实现全区所有学校视频安防监控无盲区,1700多名低保和低保边缘户家庭子女上学“零收费”,58名困难家庭子女在慈善幼儿园免费享受学前教育。

在就医上,整合卫生资源,近2万平方米的“卫生大厦”即将投入使用,健全以社区为基础的卫生服务体系,为3593名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新生儿筛查知晓率达到100%。

在保障上,集中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对近7000户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全面走访慰问,全力做好抗灾救灾和专项救助,城乡养老、医疗、低保等实现应保尽保,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生态建设强力推进宜居城区景象初显

抓好主题公园建设。四条明沟改造正在加紧推进,努力建成连廊式的景观带;都市森林公园计划7月竣工使用;市民休闲公园、城市园林景观公园、凯旋公园完成改造;开发区湿地公园启动建设;君子兰公园、海狮园、芙蓉植物园和新发园改造完毕。

推进城市绿化美化彩化。围绕骨干路网和城市重点区域,彩化街路4条、新植街路6条、新建绿地15块、新植小区5个、补植街路13条。上半年新增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年内全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7%。

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坚持点面结合、上下联动,坚决打好150天会战。按照区街互动、鼓励自拆的原则,拆除违法建筑1714处6.6万平方米,绿化美化硬化同步跟进。立足于群众住得暖和、住得安全、住得漂亮,今年计划对392栋、200万平方米老旧楼体“穿衣戴帽”和节能改造,第一批226栋、117万平方米已于6月10日开工,46个标段的施工单位全部进入现场。着力改善城市面貌,对华侨城、长新小区等5个老旧散小区综合治理,从人行步道到庭院绿化,从楼梯环境到防盗门全面修缮改造,整个工程已经全部开工。着力改善城市形象,精品街路建设全面启动,重点抓好长新路、胜利大街、辽宁路等主要街路集中整治,其中长新街完成设计方案,16个施工单位全部进场施工,门市的牌匾、门斗已经拆除,正在做楼体立面改造;胜利大街已经纳入史街区保护范围,正在组织规划设计,年内完成改造任务,努力打造秩序井然、现代漂亮的城市形象。同时,启动了城乡结合部、出城口综合治理工程。

全面推进历史街区保护。聘请一流团队规划设计,在去年基础上,对人民大街北段和南广场周边9栋历史建筑全面修缮,预计9月完工,届时铁南历史街区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效果全面显现,城市文化品位整体提升。

创先争优统领全局党建工作活力倍增

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宽城区一方面扎实推进“一创三争”活动,一方面加强创先争优服务基地的建设和运营。特别是以“四厅一馆”为架构的创先争优服务基地,集经济、民生、维稳、政务和党建服务于一体,有效发挥了阵地和平台的作用。

同时,他们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进一步深化“四型”班子建设、“四求”主题教育、“百千万大服务行动”、“宽城大发展、党员先锋行”及机关效能规范整训等一系列活动,有目标、有内容、有成效,形成了具有宽城特色的党建品牌。

在开展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中,宽城区重点组织了以总结表彰、唱响红歌、书画图片展、主题征文为内容的“五个一”主题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创建学习型组织,强化实践锻炼,举办10期19个班次培训,受益干部2070人,开设“网上党校”,提升电化教育水平,各级干部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

深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三项工程”和“新四型”党建,进一步加强以村书记为重点的领导班子建设,农村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升。着力建设和谐社区,圆满完成社区换届工作,正在谋划镇党委换届工作。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