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区“十五”期间经济实现“三翻番两增长”
【作者】 辛成赵军平
【报纸名称】:
【关键词】 工业经济发展 地方财政收入 经济实现 铝箔厂 年均增长 招商引资 非公有制经济 工业园区 服装厂 设备原因
【出版日期】2006.01.18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本报讯 “十五”期间,王益区堪称精彩,经济指标实现 了“三翻番两增长”:GDP由2001年的30333万 元增加到2005年预计的57000万元,年均增长 11.5%;地方财政收入2005年预计完成2902万元, 较2001年的1379万元翻了一番多;固定资产投资 由2001年的640万元增加到2005年预计的2亿元, 翻了近5番;规模以上经济2005预计完成产值1.2 亿元,较2001年的3375万元翻了一番多;农民人 均收入预计可达2261元,较2001年的1730元增加 了531元,年均增长5.6%。$$ 工业经济发展迅猛。王益区连片开发建材小 区,培育建材骨干企业,先后使建秦公司、骊山 水泥等龙头企业落户,一个出产水泥、石灰、石 粉、石渣的建材工业园区初具雏形;该区组建服 装行业协会,引导金针、华信、天利三家服装厂 扩大生产规模,增强产品竞争力,年产量达200多 万件,产品远销到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十多个 国家;铝箔厂是王益区上世纪90年代建起的区属 企业,因设备原因,企业自建成之日起就被迫关 门。2002年,王益区招聘落实技术人员,招商引 资4000万元完成了对铝箔厂的改制。2003年铝箔 厂单零箔研制成功投入市场,2004年双零箔研制 成功,填补了我省没有铝箔企业的空白,建材、 服装、铝箔已成为拉动王益区工业经济发展的 “火车头”。$$ 非公经济一路飘红。王益区积极实施“两手 抓”战略:一手抓非公有制企业建设,按照“退 二进三”的路子,借助银行贷款、社会融资等渠 道筹措资金,先后改建、扩建、新建了祥源商场、 海星超市、家福乐购物广场等一大批商流企业。 大力发展餐饮娱乐业,打造服务业的强势企业和 品牌,先后引进日升餐饮集团、阳光假日酒店等 一批餐饮娱乐企业;一手抓非公有企业发展,引 导非公有制企业创新制度、管理和技术,走生产 型,科技型发展路子,使非公有制经济在总量上 规模、结构上档次、质量上水平、管理上台阶。 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对全区GDP的贡献率已达 40%以上,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70%以上。$$ 招商引资硕果累累。王益区将招商引资作为聚 集吸引项目的主要途径,突出建材,服装、铝箔三大 支柱,组建招商小分队,综合运用中介招商、亲朋招 商、以商招商等形式,形成储备一批、引进一批、建 设一批的良性循环。优化投资环境,设立客商服务 和投诉协调中心,使王益区成为客商投资的聚集 地。2003年以来,共签约引进项目80个,涉及资金 11亿元,其中已完成和在建项目66个,累计落实到 位资金7.48亿元,这些项目已成为王益区经济持 续攀升的新支点。$$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按照形象美、功能优、 品味高的目标,拓宽改造了黄陈公路、黄环公路 等城乡主干道,配合市上建威了方舟广场、中心 区商业广场、邮电广场。2005年,启动了青年路 北公房棚户区改造、宾馆片区改造等重点工程, 使城市服务功能大大提升;加大管理力度,打造 靓丽名片,实施背街小巷净化工程,建成了红旗 协康巷、桃园光明巷、七一老庙巷等5条文明卫生 小巷;大搞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投资100万元安装 轮廓灯、射灯、喜庆灯等灯饰800余盏,新增亮点 165处,城市面貌发生了突破性改观。
- 1、“十五”王益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巨大 作者: 年份:2006
- 2、王益区抓住“四条主线”加快发展 作者:军平海燕吴芸等 年份:2006
- 3、省委巡视组到王益区调研 作者:史小建 年份:2006
- 4、建设美丽幸福新宜黄实现县域经济新跨越 作者:《中国中小企业》编辑部 年份:2013
- 5、王益区扭住项目建设不放松 作者:赵军平 年份:2007
- 6、王益区经济实现稳步增长 作者:杜辉,王辉 年份: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