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王益:写交响乐的副行长

王益:写交响乐的副行长

作者:紫茵 出版日期:2007.03.07 点击数:0

【作者】 紫茵

【报纸名称】:音乐周报

【关键词】 中国交响乐 音乐人 行长 主要作品 歌曲 国家开发银行 旋律 朋友 录音 资本市场 

【出版日期】2007.03.07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新春佳节前夕,新版《碧血剑》 作为贺岁大戏率先登上荧屏。看到 片头曲作者,又是他的名字:王益。 此前,中国交响乐团2007新春音乐 会,交响合唱《神州颂》占据了整个 下半场,在北京音乐厅奔腾激荡。许 多人“意外”发现,这部大型音乐作 品,现任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益 包揽词曲。他,曾为自己首张音乐作 品专辑写序开诚布公:“人生总会有 一些意外。这里收集的11首歌曲就 是意外的产物”,而中国音乐家音像 出版社推出其第二张专辑,彩封字 样更是赫然“2005最意外的全新发 现”。$$ 翻开王益的履历表,谁也发现 不了任何与音乐相关的蛛丝马迹, 北京大学历史系78级,学士、硕士, 西南财经大学博士。“从前一直感觉 音乐距离遥远,我从来不爱唱歌。也 很少听音乐,对音乐圈一点不熟 悉”。这个几近音乐“绝缘体”的男 人,一次“意外”和音乐结缘,从此不 弃不离“相依为命”,竞至“无法想像 如果没有音乐的日子”。$$ 那是2002年夏季休假,王益同 一群年轻人结伴远足。青藏、云南 一派高原风光,壮阔丰美扣动心弦, “一种放声歌唱的冲动油然而生”。 在同伴的鼓励下,从不唱歌的王益 居然敞开喉咙,一路走一路唱,从 青海湖唱到丽江畔,从格尔木唱到 黄河岸;从随性哼哼,到恣意吼 吼,零散细碎的感觉开始变得清晰 完整,化作一首首歌曲浑然天成。 “《来来我们相爱》,我的处女作,用 作我首张个人专辑的名字”。王益清 楚记得,这首歌曲他首唱于格尔木 宾馆,此后伴随他们度过旅途全程。 “这真是意外的收获!”他在布达拉 宫旁唱出“祝酒颂歌从天降,卓玛妹 妹教我放声歌唱”(《拉萨》),在虎跳 峡唱出“天上的白云绕着那山腰,地 上的草原连着那天堂”(《神奇的香 格里拉》),在纳西古城唱出“古城的 小桥遇见你,河边的客栈里爱上你” (《美丽的丽江》)。回到北京,王益又 一口气唱出《奥运情怀》《彩虹下的 你》等7首歌,也就是说,他70天创 作了11首歌,成就了他的首张个人 专辑。$$ 在进入音乐创作“特种功态”之 前,王益的主要作品为《资本市场》 《企业结构、环境与运行机制》《领导 力》之类,和音乐完全不搭界。他自 称“音盲”,简谱不识。从一开始,王 益张口唱的就是自己的歌。先有词 后谱曲?先有曲后填词?“我是文字 音调一起信口唱出来,想歌词的时 候,脑子里已有了相应的旋律”。原 来,王益词曲唱三位一体。这种创作 方式,可谓真正“原生态”,如老祖宗 传下来的老民谣,心想到哪,嘴唱到 哪,天真率性自然朴拙。王益作品全 是“唱”出来的歌。“我先对着录音笔 唱,再请人听音记谱”。他的朋友李 艳秋、屠光绍和刘长春为其分担首 张专辑11首歌曲的记谱整理工作。 而被他列入“感谢”名单的朋友多达 数十人,从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北 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余隆,到音 乐制作人、录音师陈彤、孙宇、沈凡 鹤等。“我特别感谢我的儿子王帆, 那次旅行,他第一个鼓励我唱歌”, 王帆还将老爸的歌推荐到他在读的 学校电台播放。$$ 王益现在可以自己写谱了。“音 符和其他符号一样,是记录表达的 工具”。视唱练耳,这几个字他还说 不利落,别提接受训练。但是,他的 合作者都知道,“谁动你一个音符, 等于咬你一口肉”,他的耳朵灵敏程 度就像职业音乐人。“我的同学、同 事、朋友,身边所有认识我熟悉我的 人谁都不相信,我竟然开始唱歌,连 我母亲也不信!”一点音乐细胞都没 有的人,怎么可能唱歌写歌呢?只能 说,王益这方面的性灵悟觉在沉睡 多年之后,突然之间被唤醒,从此一 发不可收拾。$$ 后来又出新专辑《意·外》,戴玉 强、阎维文、谭晶、毛阿敏、韩红、蔡 国庆等歌坛当红唱将,倾情演唱《来 也匆匆去也匆匆》《爱的力量》《家 乡》等10首王益作品。其中,童声 与混声合唱《去远方》,先后由中 国爱乐乐团和中国交响乐团推上舞 台,听者无不为这深情而优美的歌 声所感动。在国交50周年庆典系 列之纪念李德伦专场音乐会现场, 李德伦夫人李珏老泪纵横,她后来 对王益说,这首歌让她想得很多、 很远……$$ 听过王益的作品和王益的故 事,无不喷啧称奇,学习历史、从事 金融、创作音乐,他简直太“神”了! “金融家荣毅仁也是毕业于上海圣 约翰大学历史系”。王益一谈音乐必 谈历史,“音乐在历史进程中扮演着 一个特殊的重要角色”。他并不满足 于写歌,还有雄心壮志要写大部头 作品。交响合唱《神州颂》,投石问路 一鸣惊人。“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 时候’,一部《黄河》支撑着抗战之 魂:现在的时态、心态、状态,重复再 生一部《黄河》不可能。但是,身处中 国民族文化复兴的时代,音乐还应 当继续扮演重要角色”。《神州颂》, 中国交响乐团同非专业人士合作的 开创性先例,关峡团长说:“王益的 音乐动用真情实感,听众很容易产 生共鸣。这样的作品会受到普遍欢 迎,更具有市场推广价值。”有人说, 从《神州颂》,听出了上世纪80年代 大学生固有的精神操守和理想追 求;有人问,这部交响合唱的技术含 量相当高,王益如何做得到?王益坦 言,“我拥有全部文辞和旋律的‘知 识产权’,但配器得益于关峡、罗新 民、李文平、高大林4位职业作曲家 相助”。王益自己并不甘当“甩手掌 柜”,他为每个乐章配器提出自己的 构想。使音乐呈现符合整体结构的 逻辑性和内在精神的完整性,“如第 三乐章‘宝岛’主题,我希望先是小 提琴Solo,那种特殊的音色,最适合 表达两岸人民相思相恋的情愫。人 声进入之后,再现小提琴Solo……” 他满怀感激地表示,“如果没有关 峡和国交的艺术眼光和胆识,《神州 颂》不可能化作音响立于舞台”,4月 还将赴上海、杭州、珠海、深圳等地 巡演。“这部作品我还会继续修改, 现在高水平作品听多了,总有一股 冲动,希望自己的作品接近高水 平”。一向低调的王益坚持说自己 “无知者无畏”,业余写音乐。但是, 听他“动机”、“变奏’满口音乐名词 术语,那是“相当的”专业了。

3 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