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夯实根基保民安 创新警务赢点赞

夯实根基保民安 创新警务赢点赞

作者:张栋赵伟 出版日期:2014.06.23 点击数:0

【副篇名】——王益公安分局社区警务工作成效斐然

【作者】 张栋 赵伟

【报纸名称】:铜川日报

【出版日期】2014.06.23

【版次】第A02版:综合

【入库时间】20140720

【全文】

“有了咱红旗社区微警务室就是方便!在微信上发张照片就解决了咱户口核查的大问题,不仅省了我来回车费,而且省钱、省时……”这是红旗社区居民李鸣在尝试使用王益公安“二维码警民联系卡”后发出的由衷感叹。

今年4月,家住王益区红旗社区李鸣从外地回来,偶然间看到家中桌上的“二维码警民联系卡”,便用手机微信上的扫一扫功能添加了“红旗社区微警务室”,没想到这一小小举动日后给他带来了大方便。6月初,在公安机关户籍核查工作中李鸣需提供本人的照片,而身在外地李鸣回铜不方便。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红旗社区微警务室”上与社区民警赵昆沟通看能否在微信上发张自己的照片通过核查。没想到马上有了反馈,民警让其按要求将照片通过“微警务室”传过来。这样,使李鸣即办理了户籍核查,又省时、省力、省钱,不耽误工作。这一幕只是王益分局加强和创新社区警务工作的缩影。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近年来,在王益区委、区政府和市公安局党委的关心支持下,王益公安分局党委立足区情实际,以社区民警专职化为突破口,筑牢一个理念,紧跟两项措施,凸显三个倾斜,打造四个平台,实现五大成效,全面加强创新社区警务工作。

一、牢固树立“基层兴则公安事业兴;基层强则公安事业强”的战略理念。

王益分局党委从纷繁复杂的公安工作中理出了一条思路——“基层兴则公安事业兴;基层强则公安事业强”,做大做强做优做细社区警务工作是当务之急。为此,分局部署开展了以加强社区警务工作为主题的“王益公安走基层”活动,探索实施社区民警专职化。在省、市全面加强和改进基层基础工作,推行社区民警专职化之时,分局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在全市率先落实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并坚持把社区民警专职化和解决社区民警专下来、沉下去置于突出位置,作为“党委工程”来重视,作为“重点工程”来推进,作为事关公安事业兴衰成败的“一号工程”来实施。

二、紧跟“两项措施”,全面凝聚加强社区警务工作的智慧力量。

一是“学习+讨论+调研”。2012年以来,王益分局先后三次选派优秀社区民警赴省内外兄弟单位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明晰思路、取长补短。每次学习结束,分局组织班子成员和科所队长专题听取考察学习报告,与会人员各抒己见、建言献策,统一认识,形成共识。同时,分局开办“社区民警大讲堂”,由社区民警畅谈社区警务工作中的做法、体会、建议,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分局从班子成员到社区民警,就基层基础工作广泛开展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进一步找到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突破方向。两年来,全局在基层基础工作中形成调研报告48篇,有力地服务了领导决策和一线实战。二是“责任+落实+活力”。推行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后,分局组织出台社区民警工作职责和考核奖惩细则,为社区民警减压,明确职责定位,让其不再分身乏术,将时间让位于社区警务工作。同时,坚持“网上+网下”的考核方法,更加科学地运用考核激励“杠杆”,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充分激发社区民警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

三、加大投入,强化保障,以“三个倾斜”壮大基层实力。

一是警力倾斜增强队伍力量。新录用的民警,全部分配到基层一线实战单位工作,为基层注入新鲜血液,激发基层活力,并调整充实社区民警力量。全区社区和农村警务室民警由原来的21名充实至35名,全区20个社区全部落实“一区一警”或“一区两警”。并由政府出资,从公益性岗位中招录78名警务助理,每个警务室配备2-3名,协助民警工作。社区警务助理由派出所负责日常管理,由社区民警直接组织领导。同时进一步健全基层治保组织和治安员队伍建设,形成“1+2+X”工作模式。二是保障倾斜提升队伍战斗力。在经费开支中,分局确立了“一切支出为社区警务工作让路”,投资50万元,对警务室门头标识、灯箱和办公桌椅予以更新。为每个社区警务室每年列支1万元经费,同时,实行社区警务工作费用优先保障。全区20个社区警务室全部接入公安网,为每名社区民警配齐了单警装备和电脑、执法记录仪、数码相机、警用自行车等装备,满足了社区民警日常的工作需求。三是待遇倾斜鼓舞队伍士气。在王益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落实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副主任。分局党委积极争取,在全市率先落实了社区民警工作补贴,为35名社区民警每月补助200元;在立功受奖中优先考虑社区民警。在分局近三年表彰奖励中,社区民警占到受奖民警总数的70%,先后有10名社区民警受到省委政法委和省厅表彰奖励。与此同时,分局党委又将王科兵、李荣学、巩小军等3名成绩突出,民警公认的社区民警提拔到所队领导岗位,极大鼓舞了社区民警的积极性。

四、创新社区警务,打造“四个平台”。

一是因势利导,因情施策,着力打造人口管理平台。抓管理,户籍管理是基础;抓防范,人口是根本。分局综合分析近年来的社区治安状况,深刻认识到:“有人无户”是管理的盲点,“有户无人”是违法犯罪活动的重点。为此,推出“以房管人”工作模式,按常住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口、人户分离等情况进行详细分类,以重点人员、流动人口为重点,达到社区实有人口管理的全覆盖。广大社区民警充分利用信息化警用装备,从思维和工作方式上跳出原来的“纸上谈兵”和“人脑信息”的狭隘范畴,突出人口管理和信息采集两大重点,进一步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和基础信息采集率。

二是创新方式,拓展外缘,着力打造警民沟通平台。分局在坚持做好“警民恳谈会”、“相约警务室”等传统警民沟通平台的同时,极适应信息网络发展的新趋势,充分借助QQ群、微博、微信等公众交流平台,利用“二维码”技术手段,在全市率先创新推行“微信二维码”警民沟通新模式。目前,全区20个社区推行“社区民警微信沟通平台”,注册分局微博,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印制包含社区民警二维码和分局公众微信码等内容的“社区民警公示牌”、“温馨提示即时贴”,在居民小区的出入口,楼梯口,楼头及各类公共娱乐场所、ATM机、商铺、餐饮商店等场所广泛张贴,群众“拍一拍”、“扫一扫”、“加一加”就能轻松访问,随时与社区民警互动,群众动动手指,就能把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解决的问题传递到社区民警,民警指尖一点即可回复,不受时间约束、场所限制,做到即时播报,互通互动。目前,分局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开设了户政办理、法律宣传、预警信息等9个栏目,发布警务动态信息和预警类信息上千条,做到了一刻加入、即时推送,随时解答、及时回复,跟进监督、确保满意。“微信二维码”的开通和运用,聚集了人气,实现了警民之间由“面对面”、“键对键”到“指尖上的沟通”,警民沟通更便捷,服务更贴心,关系更和谐。

三是广泛发动,积小成大,着力打造社区“大巡防”平台。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社区警务是“根”,群众工作是“本”。分局在“大巡防”工作中,秉承“少发案是硬道理、控发案是硬任务、安全感是硬指标、群众满意是硬目标”社区巡防理念,通过大力加强社区巡防队伍建设,最大范围发动社区群众参与到治安防范工作中来,按照“重点路段必巡、居民小区必巡、复杂区域必巡、高发案时段必巡”的原则,最大限度提高见警率,以辖区“小平安”积累全区“大平安”,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2013年,通过动态化巡防打击,全局破获案件85起,抓获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196名,有重大影响的刑事案件全部破获,命案在王益区建区以来首次实现了“零发案”。今年1-6月份,全区刑事发案与上年同比下降了30.1%,其中可防性案件下降了38.7%。

四是服务为先,真诚真心,着力打造为民服务平台。

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开展以来,分局在全局叫响“每个警务室就是一个窗口,每名社区民警就是一面旗帜”。在社区警务室推行“首接责任制、首问责任制”和“代办服务、上门服务”工作模式,广大社区民警切实做到责任“零推托”、受理“零推诿”、办事“零差错”、服务“零距离”、工作“零投诉”。工作中,开展上门照相、接送办理身份证服务,目前共上门采集照片80余人次,接送办理身份证20余人次。通过落实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了社区警务工作水平的持续改进和提高,增进了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今年以来,全区20个社区警务室共解决“黑户”14件,收到感谢信、锦旗46件。

五、根植社区、为民务实,社区警务工作亮点纷呈、成效凸显。

一是社情民意及时搜集,公安基层基础信息进一步夯实。社区民警和警务助理把入户访查作为“基本功”,深入千家万户,全面了解掌握辖区的实有人口、社会治安等情况,深入搜集辖区各类影响社会治安的情报信息。较之过去,公安基础信息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进而提升了对社会面的管控水平。

二是提高与违法犯罪活动的碰撞率,打击现行违法犯罪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广大基层民警牢固树立“主动警务”理念,努力变“坐堂办公”为“主动前移”。入户访查使案件线索及时摸排上来,一些出租房屋藏污纳垢的问题得到了及时发现,也提高了与违法犯罪活动的碰撞率、打击率。今年以来,全局通过入户访查获得案件线索32条,直接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2起,抓获网上逃犯6人。

三是隐患及时排查发现,矛盾纠纷更多化解在基层。按照“全面覆盖、楼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民警在入户采集信息的同时,全方位摸排辖区的各类矛盾纠纷和隐患苗头,及时予以化解,逐一登记上报,及时化解。今年以来,全区因各类矛盾纠纷引发的案(事)件同比下降46%。

四是组织发动群防群治,基层安全防范工作进一步强化。广大社区民警和警务助理积极开展安全防范宣传,组织发动辖区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和护院护楼等防范工作,努力创建平安村组、平安社区。今年以来,全区共排查治安隐患320余处。全区刑事案件特别是侵财类案件大幅下降。

五是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服务,警民关系进一步密切。以前群众办理证件要到派出所或者分局,因为不懂办事流程,可能要跑上好几趟。现在,民警主动上门,微信二维码沟通互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服务,帮助办户口、身份证,办好送回群众手中,真正做到“群众动嘴、民警跑腿”。截止目前,全区帮助群众办证送证5000余人次。警务室已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