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一次干部选任工作的新探索

一次干部选任工作的新探索

作者: 出版日期:2013.05.06 点击数:0

【副篇名】——王益区领导干部竞聘工作侧记

【报纸名称】:陕西日报

【出版日期】2013.05.06

【版次】12新闻调查

【入库时间】20130610

【全文】

近期,随着李小龙等8名副科级领导干部拟任人选公示期的结束,铜川市王益区组织开展的竞争选拔聘任副科级领导干部工作告一段落。这次在全区公开竞争选拔聘任副科级领导干部,是王益区继2010年试水领导干部职务目标责任聘任制、2011年公开竞争选拔领导干部之后,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面进行的又一创新实践,再次开辟了竞争选拔聘任领导干部的新路径。

创新干部选任制度

“我从事计生工作10多年了,区委这次竞争选拔聘任领导干部,给我提供了一次好机遇。像我这么大的年龄,要是遇不见这种方式,职务上如果想再进一步,恐怕是不占优势。”谈起报名参加公开竞聘镇计生服务站站长职务一事,黄堡镇计生办干部张菊琴有些激动。

乡镇街道计生服务站站长及乡镇街道党委组织(宣传)员,岗位专业性都比较强,为了切实选拔综合素质好、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好干部担任这些岗位的负责人,王益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制定出台了《王益区竞争性选拔聘任制管理领导干部工作实施办法》,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一方面是让想干事的干部有机会到事业的舞台上施展才能,另一方面是解决领导干部“只能上不能下”的问题。

制度的创新,为干部选任注入了活力。自发布公开竞聘领导干部《公告》以来,王益区的基层干部都积极响应,咨询报名人员络绎不绝。

竞争让优秀者脱颖而出

“我综合考试成绩名列第二,没想到,列入最终任职公示榜的是我!”在看到区委组织部拟任桃园街道党委组织(宣传)员干部公示名单后,桃园街道办的干部李小龙兴奋地说。

王益区这次的公开竞聘领导干部,实行全程差额公平竞争。为了全面考量竞聘者的素质、能力,该区采取“笔试+面试”的方式,从竞聘职位所需的基本业务知识掌握情况、到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综合分析处置能力等,对竞聘者进行了全面测试。在考试命题、组织、评分等各个环节,均安排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全过程阳光操作,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考试只是考量竞聘者素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组织考察则是全方位考实、考准干部的关键环节。该区按照组织考察人数与竞聘职位2:1的比例,依据考试成绩从高到低确定考察对象,采取民主测评与谈话了解相互印证的方式,对进入考察程序的干部进行德、能、勤、绩、廉等情况及群众认可度的全面考察。考察过程中,区委组织部专门制作了《王益区竞争性选拔聘任制管理副科级领导干部测评表》,测评表中明确了2名考察人选及竞聘岗位职务,让所在单位党员干部群众进行民主选择,并把结果作为选任干部的重要依据。在确定拟任干部人选时,有两个职位综合考试成绩位居第二、但群众公认度好的人,最终被确定为拟任人选。

催生领导干部新“官念”

“此次通过竞争选拔出的8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全部实行聘任制。”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杨满收说。

他说,实行领导职务聘任制,既打破了干部“能上不能下”的框框,也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的选任机制,催生出了一种新“官念”:干得好,续签聘任合同,享受副科级领导干部待遇;干得不好,随时解除聘任合同,取消领导干部待遇!这样一来,领导干部任职就有了压力和动力,能够促使和激励他们更加勤勉地工作和履职。

“既然是通过公开竞聘获得了这个职位,那我就要在新的岗位上奋力工作,力争步步向上,以优异的业绩向组织和干部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新上任的桃园街道党委组织(宣传)员的李小龙信心满怀地说。

杜辉吕 亚军 本报记者 李晓军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