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金字塔顶的财富梦想 ——专访上海天奇铜门铜艺云南办事处总经

金字塔顶的财富梦想 ——专访上海天奇铜门铜艺云南办事处总经

作者: 出版日期:2011.07.12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云南经济日报

【出版日期】2011.07.12

【版次】第21版(新商界)

【入库时间】20110920

【全文】

殷明/摄

记者张兆荣

一个凭自信 + 诚信 + 勤奋,成就了他的财富梦想。

一个靠销售起家、以诚取义,赢得富豪青睐的苏北汉子。

一个把眼光瞄准富商,以质取信、引领云南铜门市场的苏商。

一个成功源自不断满足客户需求,让高端人群物超所值的总经理。

身为上海天奇铜门铜艺云南销售总代理的王相文,店铺又重新装修开业了。

7月10上午,记者为探究店主新发展的成功秘诀,专程采访了王相文总经理。

走进昆明广福路大商汇建材城B区57幢的上海天奇铜门铜艺云南办事处,人声鼎沸,喜气洋洋。令人咂舌的是,几十位身价过亿的富商,凝聚成富豪俱乐部,云集在这里,共同为王相文的店铺重新开张捧场喝彩。

百忙之中,王相文安排好为他助兴的、他江苏盐城老家生产的、东风悦达起亚商务车队一行人后,转身热情接待了记者的采访,侃侃而谈他的人生感悟……

他说:今天,我这里富商云集,看起来真的是光彩照人,其实,我认为,每个人的人生都像一个金字塔,只有往上攀登,才可能享受最大的自由和空间。

一部分人庸庸碌碌,终其一生都在老地方徘徊,另一部分人按部就班、辛辛苦苦地在从E层爬到C层,只有不畏艰难的少数人,才能很迅速地攀到A层,跻身成功者之列,实现财富梦想,享受顶峰风光。

王相文原来做得年份较长的是销售业务员,不顾酷暑严寒,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公司工厂,累死累活,工资寒碜;跑来昆明投资,仅仅三年,他就改写了自己的人生,每天西装革履,日进斗金,资产累积超百万。

站在金字塔的塔峰,王相文谦虚地说,我靠的不过是观念上的转变:要想成功,就必须学会跟成功人士打交道。

我就是从一个普通的铜门销售业务员,转换了观念,充当了高端人群的“门脸参谋”。为创造大量社会财富的成功人士,提供高档酒店、别墅豪宅既上档次、又能代表他们高贵身份象征的高端服务,从而,在云南的铜门销售市场一炮打响,并且事业仍在发展壮大,初步实现了他的财富梦想。

少小离家放飞梦想

我想富,但我要自食其力,靠光明正大的方式赚钱来发家致富。

王相文1972年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新兴镇,父亲是古河村的村支书,他姐弟3个,数他最小,父母宠爱,两个姐姐又对他相让有加,养成了他从小就有敢想敢干的性格。别小看他是个村支书家庭,在当地还算比较富裕,无需他下地干农活,可王相文却没有把自己当作父母身边的乖宝宝。他生性顽皮好学,不但地里的所有农活难不倒他,就连一般村民想都不敢想、碰都不敢碰的村里的拖拉机、农用挂浆机船,他都敢开。上初中那年放暑假,16岁的他,把村里停在他家门口的拖拉机,所有零部件都被他拆卸下来又全部装了上去,然后又把它开走。

1990年放暑假,活泼好动的王相文在家按捺不住,他央求村里做水电工程的施工队长倪学余带他出去增长见识。他跟随施工队来到山东东营的胜利油田学起了水电工。住工棚,睡上下床,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食堂伙食又差,真是苦不堪言。虽然当时的条件很艰苦,但是,从不言输的王相文还是感觉外面的时间很精彩,他扔掉了书本,利用一年半的时间,硬是把水电工的专业技能偷偷地学到了手。

1992年7月,他开始了自我谋生的生涯。

他跟随一家建筑工程公司到昆山,做了个小小的钢筋工,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85元,碰上晚上加班,还能挣上个50元一晚的外快。

他很知足,能吃苦,肯钻研,干一行爱一行,哪里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在建筑工地上,他学会了木瓦工、电焊工,铝合金制作、安装样样精通,成了名副其实的多面手。公司老总看他能干,提拔他做了建筑材料保管员。

做保管的日子看似风光、轻松,可事实并非如此。

他每个月要保管3-4幢大楼的建筑材料,各种型号、不同规格的建材他要登记;分类存放、出入库房、建立台账,他又没有副手帮忙。他一人顶两三个人用,工作量大到8小时忙不过来,只有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熬夜。

比这更累的是,工地人手少,没人卸货,他亲自动手;没人送货,他亲自送货上门,1-6楼全靠人力来扛。一年下来,他尽心尽职,恪尽职守,他整个人却明显消瘦了一大圈。

由于公司缺人手,老总疏于管理,在材料的保管上存在一些漏洞。当时的甲供钢材胡乱堆放,有的保管队长、施工队长联起手来监守自盗,卖了都没人知道。一两年下来,他们用贪污来的赃款回家都盖起了小楼。这些人也曾劝王相文跟他们联手,都被他严辞驳回。

有人说他傻,他却笑笑说,该我王相文每个月200多元的工资,我拿了心安理得,不该我的这些不义之财,我王相文分文不取,绝不贪婪,这是我做人的原则!

可是,说归说,做归做。他对财富的梦想陷入了沉思……

难道靠200多元的工资就一辈子做保管员?王相文不乐意,他偷偷地系统学习了工民建的相关专业知识,想拿到施工员资格证书,做名衣领干净的技术人员。

后来,事与愿违。公司发生了财务危机,连续拖欠了他大半年的工资。王相文谈对象了,需要花钱的地方又多,他只好过了个紧巴的新年。他恨恨地想:干脆再到山东东营打打工,想挣得多点儿。

1993年5月,王相文就来到了山东胜利油田,在家乡的施工队做装潢。几千平方米的一个吊顶,就五六个人干。他是计件工资,什么脏活儿、累活儿样样都抢着干,只想一天多挣个块儿八毛的。老板见他聪明实在,启用他做了装潢工程项目的主管。

1995年2月,25岁的王相文,跟他小学同班又是初中的校友吴庭兰结成了伉俪。婚后,他们相亲相爱,如胶似漆,妻子和父母都强烈反对他小两口两地分居,他无可奈何,只好回到阔别5年的苏北、盐城的老家。

涉足销售施展才华

王相文婚后的生活充满了甜蜜和浪漫,可他不想就此虚度了青春年华。

他考虑再三:是男人,就要以事业为重!于是,他决定先立足、后发展,机会总比幻想多!

1996年,王相文来到盐城市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亨威集团求职,董事长潘培东见这个应聘的小伙子长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人又聪明机灵,谈吐不俗,有思想、有抱负,于是打心眼里喜欢,就把他留在了集团总部办公室,月薪是600元。

刚开始,领导安排他跑跑腿、打打杂,可没过半年,他有主见、办事效率高,其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受到董事长的青睐。当时,集团正在筹建盐城办事处,正好是用人之际,于是,他一个初中生,却被集团老总破格录取,委以重任,当上了当年中央电视台榜上有名的亨威集团盐城办事处主任。

王相文最大的能耐,眼高手不低。

1997年,走马上任的王相文,果然没有辜负董事长的期望。

他仔细盘点了盐城服装行业的市场,科学制订了一系列的营销策划方案,亲自主抓了在市民心目中信誉很高的六大商场服装专柜:盐阜人民商场、商业大厦、竹林商业城、新商界商业城、华联商厦、郊区商场,四大市中心显要地理位置的亨威集团服装销售连锁店,利用当时中央电视台的广告宣传效应,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促销方案,全市的10个销售网络布控点,顾客盈门,生意兴隆。销售业绩逐月递增,平均每个点旺季销售,每月达200多万,全年销售达500—600万元,而且业绩呈平稳上升趋势。

1998年,省城南京办事处的销售业绩滑坡,当时有七八个大学生踊跃报名,纷纷竞争该办事处主任职位,可是,集团董事长还是独具慧眼,选中了销售能力突出的王相文,他又被集团公司提拔,当上了亨威集团南京办事处的主任。

成功源自于自信。

王相文不但很自信,而且还很乐观。

他说:“我是从一个普通的办事员,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令同事汗颜的有独立定价权的老板。”说这话时,他开心的笑了。

2000年年底,经过王相文不分昼夜、全身心的投入时间和精力,摸市场、抓信息、做调研、订措施、抓落实,南京办事处逐步扭亏为盈,销售业绩稳中有升,用他自己的大实话来说:相当的好!

2001年1月,亨威集团新成立了辅料公司,王相文又出任该公司的经理。

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飞人。连续4年,常年在外奔波,每次出差,接踵而至,都是一个月以上,妻儿无暇顾及,俨然成了不是单亲的单亲家庭。功夫不负有心人,北京、天津、辽宁、郑州、广州、深圳、广西、江浙沪、云贵川等全国各地许多大小服装厂,都留下了王相文推销纽扣的身影;全国各地大、中城市的大小商场、超市,都相继签下了王相文所推销的服装订单,为集团公司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高调入滇低调做人

“对于追求财富梦想的人来说,经历就是财富。”王相文是这样向记者解释的。

2004年底,他在上海做销售,有幸结识了上海松岩铜门厂的厂长,谈闲中得知,他们铜门厂的客户群体都是成功人士,是社会上高端的人群,做一单像一单,业务收入不菲。该厂长看中了王相文的营销才能,很诚恳地许诺,愿意出15万年薪聘请王相文做他们厂的铜门代理。

王相文追求财富梦想的心动了,他站在财富人生的十字路口。

机遇当前。是退,还是进?

退,继续在亨威集团干?想想自己长年累月在外忙得不亦乐乎,4年下来,为了小孩接受好的教育,在城里购买商品房的住房贷款,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还清?4年来的工资、奖金全部加起来,还不如人家一年一两单的收入。同样是销售,可性价比却如此大的反差。

进,看人家挺诚恳的,不就是还做销售嘛,况且铜门销售,成天接触的客户群体都是高端人群、社会上的成功人士。跟富商们打交道,可以学到许多成功之道,也许距离自己的财富梦想又快速推进了一程。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于是,勤奋好学的王相文就带了几件随身的简单行李,跟着这个厂长来到了上海,随后进行了铜门知识的系统学习。

王相文说:门,出入的门户。可以说是“门面”或是“门脸”,它是建筑主人的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门也直接关系到建筑的等级,铜门产品在选材和做工都十分考究严谨,每一扇门从打磨到组合配色都是经过细腻的手工完成,使每一扇门更具尊贵,凸显名门世家的尊荣与豪华。铜门之所以百年不衰,也是由于它的气质淳厚,永不过时。

铜门永远是高尚身份的意味,而铜门将是门类高端产品的终极代表。以铜门为主的建筑,中华古来有之。铜本性温润,耐腐蚀,抗菌抗氧化,不易受损,寿善于木材,较之砖瓦,铜门更耐岁,而且风姿杰出,色彩绚丽,淳厚沉稳中不失风雅,苍古盎然中蕴涵新意。经过精工打造,匠心诚厚,诸形工美。承传统建筑之典雅,又不失材质的巩固,且防水,防腐,将精深的铜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可令有限的空间挥发无限的气度。所以,铜门带来的是一种内在的气质,并不只仅是一种外表的奢华,更是一种文化底蕴的显现,也当然是一种身份的意味。

他说,当时的铜门厂家屈指可数,他所服务的这家铜门厂,在全国各地没有一个经销商,没有一个门市,厂里分配他的任务就是向全国各地招商。

根据厂里的安排,王相文凭借自己在亨威集团管理过上百号人的经验,亲自带队跑经销商。先后赴北京、郑州、苏州等地,首次出战告捷,招来了一些经销商,每个门市铺垫了9个铜门。其中,他配合经销商,重点培育了郑州市场,卖出了招商以来的第一个铜门3万多元,打开了市场的缺口,后来郑州的铜门销售最为红火。以后,他又风尘仆仆,陆续赶赴苏州、乌鲁木齐、上海、昆明做市场考察,发现昆明的铜门市场价格是郑州的双倍,达每平方米八、九千,令他欣喜不已。

2007年4月22日,王相文从郑州来到昆明,他一个人在昌宏路的中林建材城租了个铺面,做了一些精心的策划,从6月18日办事处开业到年底,他做了40多万元的业务,卖的铜门不多,厂里认为他飞单多,合作不愉快,于是,他跟厂里分道扬镳了。

>>>C6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