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村民致富的“领头雁”

村民致富的“领头雁”

作者: 出版日期:2013.06.14 点击数:0

【副篇名】——记怀仁县马辛庄乡鲁沟村支部书记许谦记者武耀林实习记者王相君

【报纸名称】:朔州日报

【出版日期】2013.06.14

【版次】第A3版:新闻·广告

【入库时间】20130710

【全文】

他富了,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全部投放到新农村建设之中,引领着村民奔致富、达小康。有人说他傻,把千万资产投入到村里,不知图个啥。家里人骂他疯了,不为孩子们着想,可他就是“执迷不悟”,甘心做村民的领头雁,他就是怀仁县马辛庄乡鲁沟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许谦。

艰难创业之路上世纪70年代,许谦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里,老实憨厚的父母亲全靠种地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懂事的大姐、二姐为了减轻父母的重担,相继辍学打工挣钱供许谦上学。当他得知姐姐们的心意后,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穷日子,让全家人过上幸福生活。于是,他向母亲拿了100元钱,说是进城买书,就这样便偷偷进城打工。刚进入城市的许谦,有些恍惚。后来在同乡的介绍下,他开始在工地打工,后来又收废品。他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一段时间后,有了一定的积蓄。1990年,他回村承包了18亩纸筒糖菜,第一年就收入了2万多元,成了村里的万元户。可许谦不满足于现状,他一边种地,一边从市场上买回一台旧(二手55型)铁牛拖拉机开始跑运输。后来,又把拖拉机卖掉,在县城开始了他收购废品的行当,成为小有名气的破烂王。致富不忘乡亲,这是许谦从小立下的誓言。于是,他把在县城所有的家产卖掉,回到贫穷的鲁沟村开始了二次创业。

带领乡亲致富当许谦再次回到村里,看到乡亲们一年守在地里也挣不了几个钱。刚开始,许谦拿着钱来接济一些困难户,为村里做了许多善事。村民王福的母亲不慎跌断了胳膊,他主动送去2000元;村民王成贵的儿子患病住院,他送去了一些钱;村里的小学吃水困难,他又拿出1000元为学生打了一口井;为村里修路、架线、买水泵,为村里种植大棚蔬菜提供一些所需物资,就这样,许谦的好人好事做遍了全村。2005年,村里两委换届选举,全村370位选民、17名党员一致选举许谦为鲁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在一再推辞未果的情况下,他挑起了这个重担。一上任,他便带领乡亲们大干一个冬天,他个人垫资70万,完成了3000亩水浇地基础工程,修路11.65公里。2006年,是许谦上任的第一个春节,全村人正高高兴兴准备年货时,他想到了村里的8位五保户老人,为他们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梦想终于成真依靠党的好政策,许谦带领村里的一班人,全力打造幸福鲁沟。2012年,许谦把自己的3000多万元全部拿出,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同时,争取大同浩海集团到鲁沟村投资新农村和生态旅游建设。在许谦的劝说下,浩海集团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和许谦投资的3000多万元建起了村民居民楼198套,实现人人有楼房住,建成了生态公园,拆除了破旧烂院128间。建人工湖、农家乐园。全村整体推进硬化道路16.8公里,新建公寓房32套,植树造林达1700多亩,新建文化办公楼一座,还配备了体育器械等,实现了乡村城镇化、村民居民化、信息网络化、农业机械化。

如今,鲁沟村变了,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村道,一座座错落有致的楼房,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路灯,一颗颗造型各异的景观树,一张张荡漾着幸福和甜蜜的笑脸……穿梭于鲁沟村的大街小巷,处处彰显着卫生、整洁、文明、和谐的新气象,处处以崭新的姿态展示着新农村建设的新成果。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