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力从哪里来——水城县法那村朱旭光王相英夫妇争相入党的故事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10.03
【版次】01版:头版新闻
【入库时间】20121120
【全文】 本报记者任健
水城县蟠龙乡法那村,最近喜事不断,9月9日,村里叫“布衣人家”的农家乐正式开业,道喜祝贺的人来往穿梭,店主人朱旭光与王相英夫妇把幸福快乐写在灿烂的笑容里。
也就在近日,村党支部书记李昌辉就要去北京开会了,开一个中组部组织召开的争先创优座谈会,确定李昌辉是5个会上发言的人之一,上级领导要求李昌辉好好练练普通话,详细介绍法那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兴之余,李昌辉有些“焦虑”,怕普通话讲不好,不过有一点他很自信:“不管是不是用普通话发言,我一定要讲讲朱旭光这个人的变化,连他都变成了榜样,还有哪个不值得赞扬呢?”
朱旭光王相英夫妇双双争着入党的事情,早已在村中传为佳话,也成为六盘水市在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中的关注亮点。
朱旭光王相英夫妇投资20多万元开办了“布衣人家”农家乐山庄,村里的父老乡亲对这件事是刮目相看的,之前,他们家就已经有了200多头猪的养殖场,12亩蔬菜,百亩果园,在大家心目中,他们已经是发家致富的能人。朱旭光对记者耳语:“就是不开这个农家乐,靠喂猪、种菜、果园,每年的收入也有30万元。”
早年朱旭光开办煤矿时,法那村交通十分不便,要把煤炭运出山,得请汽车司机吃饭、送礼,即使赚钱也是很拖累人的。朱旭光动了歪脑筋,为什么不拿赚来的钱去搏一搏?于是,就用黄挎包装着钱到深山的赌场去豪赌,输了,搬本,再输,再去,时间一长,养成了赌博恶习。“黄挎包”也就成了朱旭光的赌徒形象。钱没赢到,反而欠了一屁股债。为这个事情夫妻俩差点散伙了。
水黄高等级公路修通,法那村就成了可以快捷到达城市的城郊型村寨,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法那村发生了巨变,整个法那村成为城市居民后花园,休闲娱乐,观光旅游,是市区居民的首选。
巨变是水黄公路拖出来的。现在的法那村是六盘水市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家家兴产业,户户新楼房。村民顾建平被眼前的好日子感动,编了首感恩党的好政策的山歌《再唱山歌给党听》写在自家房屋的墙头。
法那人都在埋头奋进,支书李昌辉坐不住了,最惦记的是朱旭光。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李昌辉对朱旭光推心置腹地说:“你是个精明能干的人,只要路选对了,不会比别人干的差。”贴心的话说多了,朱旭光碍于面子,发挥特长,参加村里的文艺演唱队。《再唱山歌给党听》的歌词触动了朱旭光的内心,他说:“家家的事情都做好了,党支部也在帮助发展,我不向党靠拢,就没意思了。”半年前,朱旭光的一份饱含深情,认识深刻的入党申请书递上了村党支部,朱旭光的妻子王相英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申请书,我们是各写各的,各有各的认识。”朱旭光说出他们夫妇间“争先创优”的秘密。
朱旭光还说了一个秘密,几年前,为了戒赌,他把自己的手机号码换了,切断邀约赌博的信息。
六盘水市委办到法那村任职第一支书的年轻小伙子深有感触:“置身到村里,真实地感受一个村经济社会的变化,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感觉震撼。不好好干,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