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 新举措 新起点 打造魅力新九原
【副篇名】 张群群 张燕青 张鹿原 吴杰 王相军 董飞军 郭怀德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11.20
【版次】第04版:九原新闻
【入库时间】20140120
【全文】
开篇寄语
九原区,作为包头市的一个新型城区,把握和谋划其发展,势必要置身于全市乃至自治区发展的大局之中。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市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指出,“深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扩大服务业规模”;特别是,10月25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王中和书记专门针对九原区在工业项目、农牧业产业化、打造新型中心城区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系列精神和部署,均需要我们结合区情,认真研究,强力落实。
作为“老郊区”,近几年在由农区向城区转型过渡的过程中,我们创新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坚持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服务业向交通干线集中的“三个集中”,以及公共财政、基础设施、现代文明向农村牧区延伸的“三个延伸”,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1-9月,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7.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92.8亿元,财政收入26.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31元,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20186元。
整体来看,九原区经济社会发展向好,但是和上级的要求,以及兄弟旗县区的发展相比,我们还存在很大差距。经济总量小、城乡二元结构凸显、产业体系不完善、城市建设欠账多、棚户区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压力大、社会管理水平不高以及干部队伍应对复杂局面办法不多等问题,将在一定时期内制约我们的发展,需要尽快破题。
自治区及包头市的一系列发展思路和决策部署,既为我们绘就了新的发展蓝图,也为我们细化了工作重心。为此,我们提出要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打造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绿色有机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供应、总部经济金融商务文化产业发展“三大基地”,构筑城乡统筹、生态宜居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三个示范区”。
当前着重要做好五项工作。一是加快推进神华煤化工二期和300万吨特钢、铬、锰等项目建设,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二是加快农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大力引进农业企业,打造都市“后花园”。三是做好新都市区的拆迁保障工作,加快建成区的改建,加大新都市区的招商引资工作,高标准建设新都市区。四是加强重点公路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加快棚户区改造。五是加大城乡统筹工作力度,尽快使我区的城乡一体化走在全市前列。
九原区将传承光荣历史,抓住发展新机遇,站在新的起点上,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努力以新思路、新举措,打造魅力新九原。并借《包头日报·九原新闻》开篇之际,衷心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关注九原新闻,支持九原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九原区委书记路智
大项目支撑 产业集群引领
打造九原经济新引擎
“把自治区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这是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明确提出的工业发展“蓝图”。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市委十一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和近期召开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进行了认真的安排和部署,并针对九原区的工业发展实际提出了,“要加快推进神华煤化工二期建设,力争早日投产达效。围绕神华煤化工一期、二期搞好延伸配套,谋划更多的化工项目,推进300万吨特钢、铬、锰等项目建设,培育新的工业增长极”。
这一发展目标的明确定位和具体要求,无疑为加速九原工业经济腾飞打了一剂“强心针”。
近年来,九原区将工业项目基本上都集中在九原工业园区,统一谋划,集群发展。九原工业园区是2006年经国家发改委审核,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的规划78平方公里的自治区级工业园区。经过几年的发展,九原工业园区已成为自治区沿黄沿线经济带“百亿元园区”和工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区。
2007年,神华集团包头煤化工分公司投资170亿元的煤制烯烃项目落户九原工业园区,这也是国内首家新型煤化工企业。该项目的落地,为九原工业园区及九原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后,九原工业园区围绕神华煤化工公司的上游产业配套、周边废物处理、下游产品加工等,大力引进相关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截至目前,落户园区的煤化工相关项目达16项,煤化工产业初具规模。在一期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总投资209亿元的神华包头煤化工项目二期也将于明年开工建设。建成后,将实现煤制甲醇180万吨的生产能力,采用神华二代MTO技术生产70万吨聚烯烃。
神华二期项目对园区化工产业的发展壮大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实现了煤化工向传统石油化工产业的延伸,对我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已被列入国家煤化工中长期发展规划。
“科学规划、突出优势、完善功能、集约集聚”。近年来,九原工业园区围绕打造化工产业园、金属产业园、建材产业园、高端产业园,先后引进了神华煤化工、明拓高碳铬铁、国瑞炭谷碳纤维、CRH爱德集团、君诚管业、鑫金镁业等一批带动能力强、产业链逐步延伸的大项目,有力地拉动了园区经济的发展。截至目前,九原区工业园区已累计引进工业项目70个,投资总额达到460亿元,已建成投产项目30多个,预计到2013年底可实现产值180亿元,税收6.4亿元,带动就业8000人次。
发展,总是在不断地自省和改进中进步。近年来,九原区已清醒的认识到,九原区工业经济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从经济总量和规模上来说,还不是很大;从产业链条方面来看,初级产品居多、附加值低,产业低端化特征明显;此外,园区配套基础设施的投入压力很大。
机遇与挑战并存,对照上级的发展思路和部署要求,九原区委书记路智提出,将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及市委十一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的要求,围绕“建设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和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的发展定位,以九原工业园区为平台,重点打造四大产业集群,其中,着力打造以神华煤制烯烃为基础的新型煤化工产业集群和以明拓高碳铬铁为基础的黑色金属产业集群,以及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和新材料产业集群。同时,要不遗余力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
据悉,投资13亿元的国储能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电站、投资10亿元的盈德天然气液化等9个项目又刚刚签约落户九原工业园区。投资20亿元的山东环海甲醇制丙烯项目、投资12亿元的福建中联BOPP薄膜等6个项目以及15个亿元以上项目正在洽谈中。对于已签约项目,九原区责成专人对接,加快推进手续办理等前期工作。对于神华煤制烯烃二期、明拓100万吨锰系合金等几个既定的大项目,九原区也已成立专门机构,组织人员力量,细化责任分工,做好跟踪服务,推动项目早日开工,尽快发挥工业大项目的引擎作用。
服务先行,保障仍是根本。九原区坚持不遗余力地在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他们坚持加大投资力度,按照“高标准规划、高品位建设,高质量管理”的原则,着力改善发展环境。自园区成立以来,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7亿元,建成区面积达15平方公里,为项目的落地搭建了有力的承载平台。
展望未来,九原区力争到“十二五”末,使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超过100家,引进世界500强企业5~6家,园区产值达到500亿元,在自治区沿黄沿线经济带重点园区中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地位进一步提升,使之成为支撑包头市及九原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完善园区建设 创新机制发展
九原“后花园”不是梦
一直到现在,72岁的赵奶奶仍对今年夏天举办的九原农博会念念不忘:“我买的那袋儿农家小米,有机无公害的,熬出来的粥就是香,还有胡麻油,就是家乡的那个味儿,大家都盼着明年再举办一次,到时一起去”。赵奶奶的念叨把记者的思绪又拉回到了8月的那场绿色盛会。各种各样的绿色食品,由展销会变为美食汇的会场,一趟趟满载着游客的大巴,这是今年九原农博会上的精彩镜头,也是九原区农牧业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今年夏天首届农博会的成功举办,让九原区农牧业以高科技、绿色健康的形象倍受关注,也为农产品销售打造了一个新的平台。5天522万元的总销售额让投资大、见效慢的“绿色”农业经济为之一振。紧接着,九原区乘势推进,10月30日,由九原区农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市广播电视台产业中心共同发起成立的九原区农业商业联合会成立,目的就是进一步破解农副产品运销难的问题,建立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秩序,最终帮助农牧业企业实现“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目标;给各村免费接入的10兆宽带工程即将完工,有了网络、信息的支撑,农产品将更紧密的与市民的生活和市场相连接,销售平台更加立体;注册九原区农副产品品牌“大九原”提上日程,计划以“大九原”品牌为平台,细化产品,把绿色的、有机的农副产品打造成特色“大九原”推向市场;成立“九原休闲一日游”服务中心,通过组织采摘、垂钓、观光等旅游方式,让鹿城百姓走进九原,感受九原绿色农业。
九原区历来就是包头市民的“菜篮子”,抓住当下百姓注重食品安全、追求假日休闲的市场需求,九原区发展农牧业打特色牌、走绿色路,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前景一片广阔。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的“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目标及全委会提出的“围绕城市需求,深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的要求,九原区以哈业胡同生态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深入推进沿山特色养殖带、沿河水产养殖带,以及都市高效农业区和传统农业提升区“两带两区”发展战略,着重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高效种植,以及采摘、体验、观光等休闲农牧业,着力打造包头市绿色有机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和都市“后花园”。
走进哈业胡同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虽已入冬,但到处可见忙碌的身影,扑面而来的发展热情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心潮澎湃。园区里的采摘企业正在加紧进行游客服务设施的施工,以备迎接来年更大的客流量。目前哈业胡同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已完成投资近7.6亿元,园区已建成区域1万亩,已流转土地面积6750亩,占近11%,已建成保护地4800亩,带动农户数达5500户,实现农民人均平均增加收入1250元。包头西部地区首家、投资1500万元的高智能育苗基地使过去人工育苗效率提高好几倍,工厂化育苗带动农业产业规模化又上了一个档次。
农业园区建设是九原区打造城市“后花园”的重要载体。今后,九原区将进一步围绕“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发展定位,坚持按照建设工业园区的方式建设农业园区、用发展三产的理念发展一产,加快哈业胡同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在已建成的1万亩区域的中心位置,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完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功能,推动一产与三产融合发展,丰富农业功能,破解销售难困境;建立园区管委会,做好服务工作,大型冷库、物流体系建设也提上日程。力争到2017年,园区产值达到13亿元,带动周边形成10万亩的生态农业发展规模。
龙头企业的引领是加快园区发展的强力引擎。目前,入驻园区的龙头企业已达12家。成丰、万科、天佑、金信等一批现代农业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显现。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九原区在实现农产品特色化、精品化,农业生产逐步产业化的同时,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通过农业科技园区和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截至今年三季度,销售百万元以上的加工、流通企业达到40家,实现销售收入4.94亿元,实现增加值1.48亿元,带动农牧户13230户,实现农民人均平均增加收入1250元。
明年,九原区将集中力量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拟制定出台《包头市九原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奖励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设立专项奖励贴息资金,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农牧民合作社做大做强,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引导农民加快调整种植结构,不断扩大绿色、有机、无公害蔬菜种植规模。
快速发展的背后也蕴藏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前来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园区功能化建设遭遇土地政策瓶颈的问题日益凸显。园区内土地基本都是农田,按现有政策,无法提供适量的建设用地,直接制约了园区向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决定着园区未来的发展方向。下一步,九原区将在加快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流转进程,加强土地草牧场转出、转入方的治理上积极作为,在规范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流转行为上积极争取、协调,突破困境,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让九原区打造鹿城“后花园”不再是梦。
棚户区改造和沿线整治
相互借力创造生态宜居环境
11月中旬,九原区室外温度零下6、7度,位于职教园区以南,210国道以西的鹿苑康城项目一期建设正酣。项目负责人告诉我们,为了推动九原区棚改工作,结合G6高速九原出口的环境整治,以及配合解决二道沙河河道疏浚工程征收安置问题,并为新都市区建设征收提供安置房和周转房,今年9月15日启动了鹿苑康城保障房建设项目。
鹿苑康城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建设面积约30万平方米,建设2500户安置房及周转房,同时配建公共租赁住房3.2万平方米,588套;廉租住房2.4万平方米,472套。目前,一期工程15栋楼的基础工程施工完毕,计划明年竣工。二期明年初开工,计划后年竣工。
棚户区搬迁改造,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是城市价值再造的重要手段,其深远意义不言而喻。日前,王中和书记在常委会上提出“要以北梁棚户区改造为范例,抓住国家加大支持棚改的政策机遇,全面推进全市棚户区改造”。这一指示精神为全市棚改工作吹响了集结号,也为九原区的棚改工作全面启动拉开了大幕。
在认真总结研究北梁棚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九原区的棚户区搬迁改造再发力。通过几年努力,九原区的棚户区搬迁改造工作已经由中心城区沙河街道扩展到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大组团。以前就像个大农村、一到天黑路上就看不见人的窘境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霓虹闪烁、人气聚集、繁华热闹的城市景象。九原区现存的棚户区主要体现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散布在近郊和城区交通干线周边。随着九原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工程收尾,外围环境制约九原中心城区发展的弊端越来越显现出来。为此,借公路和铁路沿线环境整治之机,九原区结合区情实际,果断提出将棚户区搬迁改造和公路沿线整治工程相结合,相互借力,实现共同发展。
相互借力,共同显效。本着“先安置,后拆迁”的思路,鹿苑康城安置房建好后,着手开始搬迁110国道以北、210国道两侧包括G6高速北出口周围分散的棚户区居民,腾出土地进行造林绿化工程,同时再建安置房,建一批,安置一批,绿化一批,这样由北向南一层一层推着走,在搬迁改造棚户区的同时,同步整治公路沿线环境。2014年,九原区将把工作重点放在G6高速北出口段的环境整治,涉及改造棚户区面积90万平方米,计划安置4000户棚户区及城中村居民。随着公路沿线拆迁整治工作的推进,新都市区核心区内的棚户区搬迁改造和110国道、包兰铁路沿线零散棚户区改造工作也将陆续进行。
围绕“8337”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发展思路以及王中和书记提出的”继续加大力度,抓好公路铁路沿线、城乡结合部、几大出入口环境综合整治和绿化美化专项推进工作,明年六月底见到明显成效"的要求,九原区委、区政府迅速部署落实,形成了“统一规划、加强组织、强力推进”的公路沿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造林绿化工程总体思路,举全力集中开展G6高速公路、110国道、210国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推动主要公路沿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努力构建独具九原特色的绿色走廊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打造包头市生态宜居示范区。
依据市委、市政府关于G6高速公路、110国道、210国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统一安排部署,九原区共涉及3条主要公路,总里程62.6公里,涉及5个苏木镇(街道),35个嘎查(村、社区),土地面积1.09万亩,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截至11月17日,累计到位资金2062万元,完成投资4174万元。统一了地界标识,统一了宣传标语,统一了店招牌匾,清理各类垃圾6.5万吨、平整硬化土地49.1万平方米、粉刷沿线墙面44.55万平方米、更换底店广告牌9500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煤场)62处、关停污染企业69家,建设遮挡牌近7300平方米。
从10月7日起,九原区率先在G6高速公路和110国道沿线全面启动实施了树坑挖掘工作,绿化美化工作同步开始。按照规划,九原区造林绿化的总体目标是到2014年6月底完成总里程45.2公里、总面积9275亩的造林绿化任务。其中,新造林6392亩、现有林地改造2883亩,G6高速沿线造林8145亩,110国道沿线造林1030亩,210国道绿化面积100亩。截至11月17日,完成土地租用2475亩,整地挖坑274,600穴,栽植苗木56,000株,绿化里程20.9公里,绿化面积2414亩,出动机械1502台次,人数4262人次。
抓住公路沿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有利契机,九原区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干劲儿。下一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九原区将按照“统一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全力推进重点公路沿线生态绿化工作。全面开展公路沿线土地租用工作;不断做好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加快完善水利设施配套,积极修建防火通道,加快构筑网围栏建设,将在G6高速公路沿线修建6公里网围栏。
阳光和谐征拆 服务项目落地
全力护航新都市区建设
站在城市规划馆的新都市区沙盘前,一片崭新的城区模型会令每一位参观者眼前一亮:漂亮宽敞的道路纵横,时尚现代的住宅林立,干净优美的景区环绕,医院、学校、公园、商业中心、体育中心、公交枢纽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这里就是包头城市规划中的新都市区,未来鹿城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新都市区位于城市新旧城区之间,北临110国道,西到一宫、劳动路,东以二道沙河为界,南至包兰铁路,其建设项目是我市的重大项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都市区建设工作,市委书记王中和作出了“全面启动新都市区建设,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高水平、高标准推进新都市中心区的建设,统筹布局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设施,打造精品城区、精品街道,精品建筑”的指示,同时对九原区提出了“把握住新都市区建设的大好机遇,切实转变思想认识和思维方式,创新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树立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经营城市的新理念,努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打造新型的中心城区”的要求。
如何抓好机遇,体现在刻不容缓的行动中。九原区承担着新都市区核心区的建设重任,为了保障新行政办公区的兴建工程,九原区全区动员,全力做好征拆工作,以实际行动护航新都市区建设。
所有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一期拆迁任务于2012年2月开始,12月完成,征拆组共与36户企业签订了征拆合同,签约金额约5.34亿元,支付金额约3.67亿元。2013年征拆组又开始了二期征拆任务,尽管面临拆迁任务量大,拆迁资金尚有缺口,个别企业和群众对拆迁补偿期望值过高,形成的拆迁与补偿矛盾大等困难,但九原区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全力做好二期征拆工作。
为确保征拆进度,2013年伊始,九原区就召开动员大会,下发征拆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区长为现场责任人、常委任各组组长的工作组。下设五个征拆工作组和一个执法保障组,倒排时序,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为把此次征收工作真正做成“阳光征收”、“和谐征收”工程。除做好前期征收意愿调查、通知有关部门暂停办理相关手续、补偿方案公示并征求公众意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工作外,征拆组工作人员还制定了详细的拆迁方案,针对每一个企业的特点,要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沟通,工作人员都做了详细的策划,确保在与企业负责人沟通时,不落下每一个问题,不放过任何一个洽谈的机会。截至目前,青山路的拆迁工作基本完成,已经开始市行政办公楼地下管网铺设工作,其他各组的拆迁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
“迁建”与“改建”同步进行。保障新的行政办公区迁建,做好拆迁工作的同时,九原区在新都市区范围内的建成区,也加快着改建的步伐。九原区首先对老旧社区进行改造,包括对夹心房实施改造和对旧小区进行维修,全面做好外墙保温、污水管道、供热管网改造和维修小区损坏路面等工作,让普通老百姓从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为进一步提升旧城区基础设施水平,九原区加强了该区域内中心广场及雨水、污水、供水、供热、供电线路改造及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和重点景观的建设步伐,力争彻底解决道路交通拥堵、排水管线超负荷运行造成的雨季堵塞等一系列问题。
功能与品位同步提升。在新都市区建设过程中,九原区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又一个工作重心。一方面为市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做好办理手续等服务工作,另一方面围绕打造包头市新的政务、商务、金融、休闲等为一体的新都市区的要求,主动招商,推动项目落地。包商银行、天福广场、复正大厦、中美协写生创作基地、皮革等一批项目已经建成或即将落地。
新都市区的建设已成为九原区上下工作中的重点,围绕新区建设展开的各项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全体九原人将凝心聚力,有信心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和状态打造一个美丽、和谐、宜居的精品新城区。
三区推进 六项统筹
全域九原 共享城市幸福
“当了一辈子农民,做梦都没有想过自己能和城里人一样住上楼房、开上小车,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今年58岁的九原区哈林格尔镇土黑麻淖村村民银新宽和老伴儿孙骏香最近特别高兴,“现在的生活多幸福,搬到新楼房里做饭不用打炭烧火,洗完衣服不用提着桶倒水,老邻居们凑在一起还能唱歌、跳舞,真是跟做梦一样。”
银新宽告诉记者,除了生活上的便利,更让自己高兴的是,楼下就有阅览室、体育活动室,自己经常到活动室里翻报纸、下棋,“感觉和城里人的生活没啥区别了”,特别是参加了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后,领到了“退休金”,参加了合作医疗,有地方报销药费了,更让他们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踏实和安稳。
“加快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努力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上走在前头”,这是市委书记王中和对加快九原区城乡一体化步伐做出的具体要求。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也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进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结合处于由农区向城区转型过渡阶段的实际,九原区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确立了“三区推进,六项统筹”的思路,不断加快推进城乡产业统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力求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上走在全市前列,让城市居民和乡村农民在越来越多的均等化公共服务中,享受到同样的幸福和舒适。
“三区推进”,即将全区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层分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位于城区且基本具备城市功能形态的沙河、赛汗、白音席勒地区,力争在2015年基本完成城市化改造,基本实现各项公共服务均等化;处于城市拓展区且经济发展较快的萨如拉、麻池地区,加快城乡要素对流,推进基础配套对接,力争在2015年完成城市化改造,融入包头市区;相对远郊的哈林格尔、哈业胡同、阿嘎如泰苏木地区,在“十二五”末基本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
按照“全域九原”的理念,九原区为了进一步打破“二元结构”的制约,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九原区首先确立了以新都市区为主体,麻池-萨如拉和白音席勒地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城区发展格局,以及三个中心集镇和八个集中居住区为核心的农牧区发展格局,不断促进基础设施向农牧区延伸、公共服务向农牧区覆盖,提高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构筑包头市城乡统筹试验示范区。
六项统筹,就是将城市生活“搬”到田间村头。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九原区在发展中不断加强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管理等方面统筹力度,在推进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承载服务功能的同时,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了农牧区水、电、路、气、房建设工程,统筹配置科、教、文、卫、信等社会资源,建成了包巴线、麻池集中供水等一批基础配套工程,初步构建形成了连接内外、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体系。其中,哈业胡同镇正在实施的免费宽带入村工程,即将全面开启农民数字化生活的新篇章。
“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九原区结合铁路沿线和公路沿线治理,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要求,每年选出3-5个试点村,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捆绑使用各方面项目资金,突出抓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优化嘎查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农牧民不出门就能享受城市生活。
为了让居住在农村的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加便利的公共服务,九原区在兴办公立幼儿园、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牧区流动、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城乡劳动力无差别就业、推行农牧民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改革等方面不断努力创新实践,试图冲破城乡种种“障碍”,使农村与城市、农民和居民在发展中加速融合,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建设没有教科书,也没有现成的样板。九原区结合自身特点,在发展中边谋划、边实践,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然而在发展中也遇到了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少、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农牧业企业融资难等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难题。立足自身实际,九原区确立了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的发展思路,破解难题,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农业企业园区化发展进程,力争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上走在全市的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