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负责选出“中国好厨子”
【副篇名】 马凌 周吟 王相明 董馨 田恬 晏婵婵 周正阳 蒯景怡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11.30
【版次】[SA26][城市头条]
【入库时间】20140110
【全文】
《味觉大战》·评委
曾宝仪
孙兆国
欧阳应霁
《味觉大战》·选手
邹志标
祝伟章
盲品、明星评委,再加上选手的煽情故事,同样是购买外国综艺节目版权,就连英文名字都和好声音(《th e vo ice》)类似的味觉大战(《T he taste》),让人忍不住联想,《味觉大战》不就是厨子版《中国好声音》吗?或者干脆叫《中国好厨子》!
去年《中国好声音》的四位超级评委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让节目未播先火,《味觉大战》同样邀请来综艺大牌,和巨星老爸曾志伟吃遍世界的曾宝仪,在文青心中地位崇高的跨界美食家欧阳应霁,以及曾在春晚献上一席名为“食全食美”年夜饭的中国顶级厨神孙兆国。
美女食神曾宝仪
豪爽女汉子、顶级吃货,“为了吃什么都能做”
关键词:美女、名门之后
美国版《味觉大战》评委席里最吸引人眼球的是那个吃相优雅的英伦美女N igellaLaw son,父亲是英国前财政大臣,毕业于牛津大学的她一直从事美食品鉴,她的到来让评委席立刻温柔四溢,同样是美女的曾宝仪则走的是俏皮路线。
与N igellaLaw son一样,曾宝仪同样出身名门,老爸曾志伟是香港娱乐圈大佬,而她也是台湾大学优等生,典型的学霸,在《味觉大战》的评委线上她秀的不是专业,是对美食的热情,自称“什么都吃,没有不吃的东西,为了美食可以做一切事情,曾经在日本为了吃一碗非常有名的拉面排队一小时,要知道好多出名的饭店要提前几天甚至一个月预订,但为了吃我都可以等下去。”
综艺美女来当美食节目评委的自信同样源于父亲曾志伟,“有好多好吃的东西都是爸爸带我去的,爸爸对美食的要求更严苛,无论拍戏多累,爸爸一定要享受一顿美食才可罢休。”
不过曾宝仪并非对厨房食物一窍不通,她的主持成名作是和母亲宝妈一起打造的美食节目,母女两在节目里洗手做羹汤的姿态让宝妈成为电视圈里的美食达人,两人一起编写的烹饪书本《阿宝靓汤》系列更是版版畅销,曾宝仪不害怕长胖,所以节目里的曾宝仪吃相相当豪爽,尤其是跟节目嘉宾、性感女神钟丽缇一比,人家吃饭的样子简直就是艺术,显得她更像豪爽女汉子。
她参加节目的更深刻原因,是希望能对美食的体认更上一层,“美食是我的快乐来源,看到一棵蔬菜,你能感受到种菜人的用心;看到一条鱼,那是捕鱼人的用心;看到精心设计的菜品时,就能感觉到厨师花了很多心思。我很珍惜食物,珍惜家人或者厨师的用心。”
她偏爱什么选手?阿宝在节目里的口头禅是“我喜欢食物的 原味 ”,所以,记得保持食物的原味就好!
毒舌厨神孙兆国
“巧克力上撒芝麻?多余!就像穿了两条内裤”
关键词:毒舌、专业厨神
1999年在第四届全国烹饪大赛获得“个人热菜金牌”,2003年在星空卫视获得“食神争霸”金牌并被授予“食神”称号,2005年第三届CCT V烹饪大赛夺得全国总冠军。2006年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华金厨”先生并夺得中华金厨奖的“最佳技术奖”,现任西郊五号总经理,在研制着新番菜的孙兆国和美国版《味觉大战》里的美国厨神B rianM alarkey一样都是从厨艺竞赛总拼杀出来的胜者。两人共同点明显,对菜品要求极其严苛,孙兆国甚至说自己上《味觉大战》前都会吃饱,“品尝美食一定要吃饱,只有吃饱了还能让你有欲望想吃的东西才是美食!”
作为味觉大战里最爱“生气”的导师,孙兆国自嘲节目上下如一,都酷爱“生气”,节目上选手做的宁波烤菜放了极其辣的尖椒,孙兆国生气了!“宁波人根本不能吃辣,在宁波烤菜里放那么辣的辣椒让嘴巴都快爆炸了,这不是胡来吗?”有选手说自己是地道上海人,然后在做传统红烧肉里放了大料,孙兆国又生气了,“完全不懂红烧肉是什么!最正宗的红烧肉就是不能放大料,因为会掩盖猪肉的香味!”有选手别出心裁地在巧克力上撒芝麻,孙兆国要掀桌了,“这就好比大蒜炒洋葱,在家穿两条内裤,出门喷两次香水!多此一举,不是创新,是累赘!”下了节目,他发现自己餐厅的服务员端菜时把牛排不小心弄歪了,也会大发雷霆,“受不了啊!破坏了食物的美感,你想想看一个美女在晚宴现场被人把妆弄花,又无法立即补妆会开心吗?”
同时他自己也在做着中西合璧的创新,尝试着新番菜创作,孙兆国在节目上却表现出对传统烹饪方式的坚持,“我不反对创新,但创新一定是历史的延续,那些传统菜能够保留下来,就说明它的味道做法是经典的,如果胡乱改,就是对传统的亵渎,你说麻婆豆腐你能怎么改?改了就不是麻婆豆腐。”
在节目里,孙兆国毒舌又犀利,他其实是内心温柔的双鱼座,“厨艺是我的立足之本,任何人不能擅自破坏我的规则,但聊其他的事情,我就会变成有趣的人。”
他能教选手什么?
涂了指甲油做菜,让他看见就死定了!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作为专业厨师,为什么当业余美食比赛的评委?
孙兆国:我希望通过这个节目提高中国厨师的地位,告诉更多人中国餐饮行业的发展方向。我们现在的水平已经不亚于世界上的其他顶级厨师。我当然不会以完全的专业要求来要求选手,难道他们的红烧肉能比我做的好吃?如果这么要求,我的队伍就没人 了 , 所以我尽量从选手做菜的方向找与我合拍的人。
南都:担心自己的犀利毒舌吓跑选手吗?
孙兆国:合则来,但是成为我的孙家班得到的可不仅仅只是节目里对他的指导,就算是赛后,他也能和我一起学习(声音突然温柔起来),总之,他们能和我学不少东西。
南都:在比赛过程中你会如何指导你的成员?
孙兆国:最基本的刀工我都会要求,也会告诉他们一些厨房规则,我看见过选手在厨房里,手上居然涂了指甲油,当时我就告诉她让她洗干净手再来,因为指甲油可能会影响食物健康,违反厨房卫生准则,但最重要还是告诉他们如何对菜品进行创新,我和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启发。
南都:听说你对这次西门子赞助的高级厨具也惊叹了,会认为厨具有助于提高烹饪水平吗?
孙兆国:当然,就像现代战争比拼的是科技武器,现代烹饪竞赛也是科技厨房的比拼,好的菜刀锋利不说,还不容易生锈,能让食物保持美感,而一些高科技厨具如蒸烤煮箱,能精确把握食物的烹饪时间,且一箱多用,节省人力,保持厨房卫生。
南都:所以看见选手用这么高级的厨具做的菜不尽人意,会心里想着“啊,他们不配用这么好的厨具”吗?
孙兆国:哈哈哈,不会,可能只是选手们还没习惯用科技化厨具。
他偏爱什么选手:拥有对食物了解基础上的创意,必须是有思想的厨师,“我的选手有不少海归,比如有个选手做豆腐料理,巧妙地在上面了撒了草莓粒,让口感丰富又有层次感,这样的中西合璧我就喜欢。”
文艺食神欧阳应霁
有创意最好,黑暗料理他都可以包容
关键词:创意料理、设计师
常参与美食节目评审、出了好几本美食书、常常在杂志上撰写美食文章还偏爱异国美食的欧阳应霁是美国版《味觉大战》里美国著名美食节目评论人A nthony和法国名厨Ludo的合体。
他既懂得美食评鉴的规则,又极其包容地愿意尝试一切创新料理,只是赛制里规定的一勺品尝制让欧阳应霁有点遗憾,“无法看见完全的摆盘”,同时身份是设计师的他就没有机会好好指导自己的学员们摆盘。
欧阳应霁对美食没有任何规则构想,所以他的战队里还拥有异国选手,他对黑暗料理有着极大的包容度,“我个人的评判是,一个好的厨师对传统的继承应该有60%-70%,而创新应该有30%-40%,那些味道不错,但完全没任何创新的菜品我就不会选。”
尽管他强调对于黑暗料理有包容度,“但难吃肯定不行啊!一个创意满分的人做出极其难吃的料理,这在现实中存在吗?他如果做这么难吃就说明他没有足够能力把自己想象中的味觉表现出来,我也绝对不会选择这样的人。”
他能教选手什么?
“我挑的都是男性,这纯属巧合”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相对其他两位导师你觉得你的独门魅力是什么?
欧阳应霁:啊,比赛里唯一一次争抢选手发生在我和曾宝仪之间,结果那位选手选了曾宝仪(语气有点失落),所以我觉得最重要还是看选手的个人选择吧,但他们选择我,我能给他们的是一个淡定的、平和的创造环境(这是针对“咆哮帝”孙兆国吗?)
南都:你的战队里大部分选手有创意设计的经历,而且全是男性,你是否存在性别歧视,觉得女人不能当大厨?
欧阳应霁:这绝对是巧合,要知道味觉大战最特别的地方就是盲品,我们在选择队员前并不知道他的一切,而且孙兆国老师的战队里还全是女生呢,这能说明什么呢?
他偏爱什么选手:对传统没了解?N O!对创意没想法?N O!创意与传统在菜品中能有个三七开?Y ES,欧阳应霁要的就是你!
《味觉大战》是个什么节目?
《味觉大战》由央视财经频道(C C T V -2)引进火爆全美的《T he T aste》(味道)版权(德国版是原版),《味觉大战》是升级优化的一档大型美食真人秀节目,于2013年11月播放。该节目定位于”中国味道的国际化表达”,由C C T V -2联合新雅迪传媒共同打造。
它的亮点在于盲品———导师不知道你是谁,尝一勺你做的菜,好吃就通过,不好吃就淘汰,不管你是谁,在节目上哭得多厉害。到了节目后期,因为导师依然是盲品,很可能把自己的队员淘汰掉,于是《味觉大战》就演变为带有宫斗感觉的“杀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