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謝惡鬥終團結 馬王相爭更嚴酷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6.12.12
【版次】第03版(台灣)
【入库时间】20110501
【全文】
民進黨競爭過後必團結
民進黨有「競爭邏輯」,但更重要的是,關鍵時刻「團結邏輯」就會出現。一位對民進黨內的提名與選舉有著長期參與的人士就指出,一開始是競爭邏輯,但到最後團結邏輯就會出現,不論是被迫團結,或主動團結,其結果都是團結。
2000年「總統大選」,許信良在黨內提名上失利,由於不能破壞團結的民進黨的邏輯,他必須選擇離開民進黨,獨立參選,這是民進黨由選民主導建立的文化,支持者完全不允許一個會導致敗選可能的人,在黨內攪局。
國民黨容許敗方扯後腿
因此,蘇謝爭取提名時,可能互射暗箭,但不論是透過黨員投票與民調的初選,或協調產生「總統」候選人,落敗的一方最後仍得與勝方合作,並且出力支持得勝者,甚至最終形成「蘇謝配」、「謝蘇配」。謝在「行政院長」任內,就曾向蘇釋出願屈居副手搭配的意願,只是被蘇拒絕罷了。
相反的,國民黨卻完全沒有這個團結的文化,支持者似乎也准許落敗者脫黨參選,或是在暗中扯後腿。馬英九的考驗因此更嚴酷,他必須更賣力地去化解與王金平的心結,否則,2008的情勢,將是分裂的國民黨,對決團結的民進黨。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