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出土汉画像石破解千年帝王相 2009-10-30

出土汉画像石破解千年帝王相 2009-10-30

作者: 出版日期:2009.10.30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彭城晚报

【出版日期】2009.10.30

【版次】C06 (藏界)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楚骑千人铜印(公元前2世纪) 通高1.7、印面边长2.1厘米 1994-1995年狮子山楚王墓出土,徐州博物馆收藏,印为铸造,桥形钮,印台方形,印文为篆“楚骑千人”,意为楚国军队中直接统兵之官,秩六百石。

高祖斩蛇(东汉) 高30、宽65厘米,四川雅安市姚桥乡出土,原址保存。画面刻一戴帻披巾,右手枕头,左手握剑之人,侧卧于地作憇睡状。右肘前有一断蛇盘旋,脚前放一耳杯,当为历史故事汉高祖斩蛇。见《史记·高祖本纪》

亭长画像石(东汉) 高98、宽80厘米,四川成都市郊汉墓出土,画面为一亭长,头戴冠,着长服,腰佩长剑,手持戟。其前有铺首衔环。

徐州是汉文化发祥地,历史遗存丰富。徐州博物馆珍藏了众多近年来发掘的历史文物,而且不论其审美价值、研究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地位在国内乃至世界都不容小觑。

其实,不论是个人收藏还是国家馆藏,更应该关注的是藏品背后的历史、文化、民俗,甚至是发现、发掘、研究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人细节。

本版上期刊发的“鸠杖”一文,就有读者打电话说,馆藏品和民俗结合,让冰冷的藏品从“深宫后院”走入百姓生活,更加鲜活,也更增添了人们对文物的认识对收藏的认识。

介于此,本版自本期起,陆续刊发供职于徐州博物馆、多年从事徐州馆藏品研究、讲解的陈钊先生的系列文章,从中,您不仅能欣赏到徐州精美的馆藏品,更能感受历史的脉搏,聆听历史和今人的对话——

都说徐州是“楚汉文化”,它们的根在哪儿?我们的“霸王”长的什么样?

“老”徐州“下里巴”怎样谱就了一曲“楚风汉韵”?

出身

看到秦始皇出巡时的伟岸样

刘邦直呼“哇塞”

古语说“秦皇汉祖”,之所以把两个朝代的君主联系在一起,大概就是因为秦始皇只比刘邦大3岁。

公元前259年,秦始皇出生于赵国,都没敢从他人质老爸的姓,而是跟老妈的姓叫赵政;三年后,汉高祖出生于楚国所属沛县丰邑阳里的一户农家取名刘季,3岁的赵政正跟着父母东躲西藏;再五年后,8岁的赵政随母回到秦国改名嬴政,刘季5岁;再三年后,11岁的嬴政即秦王位,刘季8岁;其后的23年里,嬴政致力于统一六国,刘季也从“刘少侠”成长为无业游民;刘季大约在33岁那年被任命为泗水亭长,大约两年后嬴政称始皇帝,而刘季到首都咸阳服徭役看到了秦始皇的出巡,喟然太息曰:“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估计当时人声嘈杂,秦始皇也没听到。

相貌

塌鼻梁、凸眼睛,秦王长得很“创意”

高鼻梁,方额头,刘“门卫”龙颜美髯帝王相

根据司马迁转述尉缭子的记载,赢政长得是塌鼻梁,凸眼睛,前鸡胸还气管炎。(《史记》作“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长得简直太有创意了——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汉朝人的恶毒诽谤。在离徐州不远的山东省嘉祥县出土了一块“荆轲刺秦王画像石”,其中就有秦始皇惊慌失措抱头鼠窜的形象,这可是时代最接近的影像资料了。

同样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刘季长的是高鼻梁,方额头,须发茂盛,左腿有七十二个痣。(《史记》作“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子。”)——不知最后一条是谁看见的,又是谁数的。

四川成都市郊汉墓出土了一块“亭长画像石”,中间刻着一个亭长的形象,其前有铺首衔环,应该是代表他正在执行亭长的公务之一——当门卫。我们可以从他的制服和装备遥想刘季的英姿。

又过了11年,47岁的秦始皇病死,44岁的刘季以亭长的身份押运刑徒到骊山修陵,斩蛇起义。这个故事也被东汉画像石所记载,在四川雅安市姚桥乡出土的雅安高颐阙上有高祖斩蛇的形象,只可惜有些漫漶不清了。

项羽(前二三二——前二0二)整整比刘季小了21岁,可以说是新新一代。《史记》说项羽“目生重瞳”,就是眼珠内有两个瞳仁,由于缺乏实证,有人解释这种情况属于瞳孔发生了粘连畸变,从O形变成∞形,还有一些反对传统相术的文人干脆说“重瞳”只不过是早期白内障患者而已。

楚风

棘拉子=荒凉且野蛮

徐州人祖先知耻后勇谱写楚文化

别管是刘季、项羽,还是陈胜、吴广,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楚人”。

“楚”字可不是个什么好词,它就是一种灌木的名称,也叫做“荆”,徐州话叫“棘拉子”,在我国江汉流域的山林中极为常见,可用做薪柴等多种用途,荆棘丛生的地方那肯定是荒凉且野蛮的。于是远自商代时,北方中原人就以“荆楚”这样不屑的词汇来称呼江汉流域的南方地区和南方部族。

也不知是听不出讽刺之意呐,还是想来个知耻后勇,反正他们先是默许,后来就骄傲地自称“楚人”了。从春秋开始,楚国迅速强盛起来,尤其是到了那个“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楚庄王时,浑身是刺的楚吞并了周边的许多小国,成为一方大国。在战国后期时,徐州地区也属楚国中的“西楚”(淮河以北)——直到被秦国统一,这就是后来徐州地区称“楚”的渊源。

汉韵

缠左手,抱后腰,“银河国”里玩PK

刘“亭长”建国大业写就汉春秋

“汉”字本意指的是长江最长、最大的支流——汉水,也算不上是个好词。

秦末农民大起义后,最大的阻力当然就是秦国的百万大军,好在南方军团50万精兵被自立为王的赵佗留在了岭南,大大削减了秦军对中原的控制力。项羽因和以章邯为首的25万中央军团有“杀叔之仇”,和以王离为首的20万长城军团有“杀祖之仇”,主动请缨北上与两军死磕,等他破釜沉舟,九战九捷打垮秦军主力后,刘季已经轻取5万关中军团,先入关中一步推翻了秦朝。功劳最大的项羽自立为西楚川陕交界的汉中。刘季简直要气疯了,准备和项羽玩个鸡蛋碰石头。出身沛县政府秘书长(《史记》作“主吏掾”)的萧何说:“汉中人把银河也叫‘汉’,这个名称简直太吉利了。”刘季转怒为喜,一心经营起他的“银河国”(《史记》作“汉国”)和“银河战队”(《史记》作“汉军”)来,半年后明修栈道,与项羽逐鹿中原。

出身“派出所所长”(《史记》作“亭长”)的刘邦实在不是将门虎孙的项羽对手,“银河战队”经常被打得找不着北——刘邦和项羽单军PK就从未胜过。但刘邦缠住了项羽的“右手”,英布缠住了项羽的“左手”,彭越抱住项羽的“后腰”,韩信猛击项羽的“脑袋”——用这种很“绅士”的方式打败了项羽,建立了一个版图辽阔、空前强大的封建大帝国——汉朝(史称西汉)。汉人、汉族、汉字、汉文化等也就一脉相承、顺理成章地产生了。陈钊/文图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