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图画 太行之魂
【作者】 刘云鹏牛揆
【报纸名称】:
【关键词】 大峡谷 鲁班 林州 高欢 太行山 历史积淀 明王朝 农民起义 二郎神 板岩
【出版日期】2007.02.28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远远就望见了闻名遐迩的鲁班壑,不禁感叹当年行路之艰难。当穿过1000米长的太行隧洞时,更是敬服林州人民的艰苦创业精神。攀越1700余米高的鲁班壑如今只能算是一项旅游活动了,可当年这条路是林州石板岩乡通往县城唯一的通道。$$鲁班壑又叫鲁班门,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壁高250米、壑宽110 米的U字形山口,两旁绝壁陡峭,十分险要,绝对是一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险地。$$关于鲁班壑,历来有两种传说:一种说法是当年鲁班游历到此,看到林虑山山峦重叠、壁立千仞,走到山腰时,到处是悬崖峭壁,实在难攀登,遂抡起巨斧,劈山开路。$$可惜用了很长时间,费了无数精力,才开凿了一个壑口,他这才知此山难以撼动。壑东侧的一个小山坡上,有一块巨石,上有一个手印,掌指痕迹清晰可辨,据说就是鲁班留下的印记。$$离手印处不远的路边有香柱泉,泉水清冽,当地传说是鲁班开鲁班壑时的生活用水。由于沾了鲁班的仙气,此后过路人到此,都要喝上几口泉水。据说喝了此水,无论上山或下山,都会觉得不渴不累。$$还有一种说法比鲁班劈山更神奇。说是远古时期,二郎神想要人间永远是白天,远离黑暗,就用一根扁担挑着两座大山去追赶太阳,想用两座大山挡住太阳的运行道路。$$谁知他正和太阳赛跑的时候,扁担的一头将太行山挑了一个大豁子,就成了后来的鲁班壑。二郎神还想再担山追赶太阳,就用扁担去戳山,他一戳一挑就形成了一个山谷,可是连续几次都没有挑起太行山,却成就了如今的黄华谷、桃源谷、栖霞谷。$$两则故事当然都不可信,但自古这里就充满了神奇,从海拔 1100 米的壑口进去,里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神秘世界呢?$$赶山鞭造就了王相岩$$王相岩真正得名是在明朝嘉靖年间,河北肥乡县人赵得秀寄居于此,苦心经营,把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变成了一个巍峨的神仙洞府。$$赵得秀在王相岩居住了三十年,建成了如此险奇的洞府,他既没有向民众募化钱物,又没有向官府伸手要求资助,按当时的条件,除非神仙才能办到,这也正是当地百姓把赵得秀称为老神仙的缘由。$$据说,赵得秀在修王相岩时已成半仙之体,他不仅能腾云驾雾,还有一条神奇的赶山鞭。赵得秀常常利用黑夜用赶山鞭将在山下选好的石头赶上山去,被赶的石头好像动物一样听从他的指挥。$$相传,有一次赵得秀因其他事情耽搁了时间,当他赶着石头路过一个山村时,碰巧遇上了早起的农家妇女。山里人家大多院墙很低,这个妇女看到一个老头赶着一群黑糊糊的东西,以为是在赶猪,这种情况在山里是极少见的,她不觉就喊了起来:“快来看呀,一个老头赶了这么一大群猪!”$$她这么一喊,霎时老头不见了,一大群猪也变成了一大片黑石头。原来,道士施法时最怕喝破,妇女的喊叫破了法术。从此,当地老百姓相约,以后再见到老道施法都不再喊叫。$$以后的数十年里,赵得秀在毫不惊动当地人的情况下修成了玉皇阁、书斋楼、悬空桥等建筑,把这绝险奇高的地方造成了一座神仙洞府,令后人叹为奇迹。$$赵得秀在修造道院掘地时,曾发现了一些陶器,陶器上刻着夏馥等五人的名字。史料记载,东汉年间,由于党锢之争,夏馥等五人被奸臣诬陷,不得不自剪须发,隐姓埋名,到处逃避,来到林虑山后才有了藏身之地,在此隐居下来。$$夏馥是历史上的知名人物,这一发现立即惊动了各界人士,来此游览者络绎不绝,这当然是隐者的大忌,于是就有人把这些很有考古价值的文物砸坏了。而当时有人误认为夏馥是朝中宰相,才把这里命名为王相岩。$$寒冬中桃花盛开$$太行大峡谷不仅有神仙的传说,还是历来帝王将相发迹之处,更是一些草莽英雄逞威的场所,于是就有人把这里说成是风水宝地。历史上把它称做林虑山的象征,其实这个看起来地方不大的地方,却蕴含了丰厚的历史积淀。$$传说南北朝时的高欢就是在此招兵买马、训练士卒,建营房、造宫殿,训练了十余万精兵强将,才夺取了北魏政权。由于此地山高地险,山上人参、党参、灵芝等药材遍地皆是,高欢的军士食用了这些珍贵补品,个个身强力壮,作战勇敢,这才使高欢的实力大增,军队所向无敌。后来高欢到了邺城,没有了珍稀药材的滋补,士兵的体力下降,不免减弱了战斗力。$$由于高欢在林虑山一带兴起,所以林州许多地方都有关于高欢的传说。比如说高欢到邺地后战斗力减弱,打不过北周,曾被困在大峡谷的桃花洞。$$当时大雪封山,到处是冰天雪地。高欢总想尽快出山,夺回自己的地盘,以图重掌朝政,就接二连三派人去打听桃花开了没有?如果桃花开了,大军就可出山,以兴复仇之举。$$手下小卒出去打探一番,回报桃花未开,惹得高欢心烦意乱,一听小卒说桃花未开,就把小卒处斩,如此这般连杀了数十个小卒。最后被派出的小卒心知如再回报桃花未开,必定被杀,所以就咬咬牙,回报高欢说桃花开了。$$虚假情报让高欢大为高兴,他自欺欺人地说:“寒冬腊月,桃花开放,真乃天助我也。” 于是马上出兵,却遭遇大败。$$这固然是民间传说,但发生在这里的真实历史也足以令人惊心动魄。$$明朝嘉靖年间,山西省潞城县的农民陈卿发动了震惊明王朝的农民起义。陈卿在大峡谷西驻扎兵营,不到两年就聚众数万,占据了三省十余县。林州的蚁尖寨、四方垴等险要山头都有农民军把守。$$朝廷调集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的二十万大军前来围剿,当时作为统帅的夏言就驻屯林州城。在明王朝大军的进攻下,轰动全国的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了。然而此次战争也使明王朝认识到此处的重要性,遂从潞城县、壶关县和长治县各割一部分地域成立了平顺县,加强其统治力量,又在蚁尖寨设置了相当于县级的巡检司。$$蚁尖寨上共有三十多处水泉,多处为瀑布的源头,非常可观。而今,夏季上山避暑寄居者渐多,当地居民设置简易房舍留客食宿,既方便了游客,也增加了自己的收入。$$伞翼滑翔与“自然空调”$$大峡谷不仅有着桃花洞冬季开桃花的奇观,而且有着夏季结冰的山窟,这就是有名的“自然空调”冰冰背。$$冰冰背地处海拔1020米的太行山半山腰,冰窟面积两平方公里。在这里三伏炎夏水结冰,当冰窟区外的气温达到30℃时,冰窟内的气温却在零下,还结有厚厚的冰层。到了冬季,周围积雪满山遍野,而冰洞内却热气沸腾。对如此奇妙的自然现象,许多专家学者前来考察。近年来,来此观景、避暑、了解奇观者络绎不绝。$$由于大峡谷高低落差大,而且陡壁直立,被国际航协秘书长海勒誉为“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国际滑翔基地。这里制高点海拔达到1240米,起飞点海拔1190米,其垂直高度超过 700米,气流沿着山坡而上,交于陡峰。陡峰坡度为60度,非常适宜滑翔运动。从1992 年起,这里就经常作为大型国际比赛场所和滑翔运动员的培训地点。$$ 近年来,大峡谷又开始设置国际攀崖基地。攀崖基地内的山崖崖面宽 200米,崖高200米,均有利于攀崖者攀登。至今已成功在此举办了8次赛事,深受国际攀崖者的青睐。$$2001年4月,中国文联书画写生基地在此挂牌,主要接待全国高、中等艺术学校师生在大峡谷写生、绘画、业务研究等。几年来,共接待有关人员2万多人次,创作大峡谷风土人情画18000余幅、油画26000余幅、水粉画16000余幅,举办了三期中国山水画培训班。$$ 雄浑苍噩的太行之魂$$ 以王相岩为中心景区的太行大峡谷不仅自然景观优美、历史积淀丰厚,而且其人文精神也被称为太行之魂。千百年来,这种精神引导林州人民敢于进取、善于创造、勇于拼博、一往无前。$$ 3500多年以前,殷商王朝已趋衰落,接任的国王武丁胸怀大志,不拘一格招揽贤才。他未当国王时,曾在林州石板岩的傅岩下见到一个很有才干的奴隶,两人相见恨晚,彼此都十分敬佩。当武丁成为国王后,为了国家复兴,决心起用傅说。但在奴隶社会,用奴隶参政可以说是异想天开,乃是大逆不道,很有可能就被重臣弹劾下台。$$ 武丁为此冥思苦想,用装病的办法整整卧床三年。后来他对大家说上天将赐给他一个有才能的宰相,并说出了天赐贤臣的相貌特点,命令属下们前去寻找。大臣们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从奴隶中将傅说找到。武丁装模作样地检验一番,确认了傅说就是梦中见到的贤臣。$$ 此时众大臣早已因为寻找傅说而筋疲力尽,一看武丁认可,为了避免每天东奔西跑,都马上同意傅说担任宰相,还不停地拱手称贺。傅说当了商朝宰相以后,使国家中兴,留得万世美名。善于用贤可以说是太行之魂的一个侧面。$$ 东汉末年,宦官把持朝政,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有识之士为了国家,同宦官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一些宦官利用王权,将这些有识之士诬为叛党,大搞党锢,捕捉党人。$$ 陈留人夏馥是党人的重要人物,为了躲避追杀,他只好割发毁容,逃到林虑山的最深处,隐姓埋名。党锢未解他就死去了,直到后来赵得秀建王相岩,从地下挖出刻有其姓名的陶器,后人才知道了夏馥等人的下落。$$ 东汉末年夏馥等人为了国家的兴衰、百姓的存亡而勇敢抗争的作为历来受人尊敬,这也是太行之魂的一个侧面。$$ 西晋末年,石勒兵乱。河南鄢陵人庾衮,看到西晋濒临灭亡,大乱将到,得知林虑山是九州绝险之处,就带着全家到林虑山避难。$$ 庾衮久有贤名,史书说他“少履勤俭,笃学好问,在乡党以孝悌闻,州、郡交命察孝廉,举秀才清白异行,皆不降志”,世号为“庾异行”。到林虑后,“他视新乡为故乡,言忠信,行笃实,林虑人咸称‘庾贤’。”这种视新乡为故乡的品格,难道不又是太行之魂的一种体现吗?
- 1、太行之魂王相岩 作者:郭紫明 年份:1998
- 2、大明山神奇之四:甘渊、日月出没之处与“甘栏大峡谷” 作者:黄世杰 年份:2009
- 3、星空巡礼:当代昆坛简述 作者:骆正 年份:1997
- 4、西安:古城夜放花千树 作者:苏战冰 年份:2002
- 5、人间至情,一往而深——汤显祖 作者:XF 年份:2007
- 6、镂月为歌扇 裁云作舞衣:《楼会》的艺术个性 作者:岳美缇 年份: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