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谦:洒向草原全是爱本报特约记者安金友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4.25
【版次】第3版(法治社会)
【入库时间】20121020
【全文】
在长途汽车站,一位老人刚走进车站,就被一群青年学生围了起来,“王伯伯”、“王老师”叫声此起彼伏,老人不迭声地回应着,眼里写满了慈爱,他叫王谦,一个执法者、一名辅导员、一位播爱者。
作为执法者 他让“法”驻入人心
王谦在退休前曾是扎鲁特旗人民检察院响当当的业务尖兵,1997年,王谦受组织派遣担任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专职义务辅导员。
为了讲好每堂课,让每堂课所讲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王谦总是从挖掘青少年的心理特殊入手,针对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生活环境复杂、好奇心理过胜、追新求异心理强烈等特点,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详细阐明什么是犯罪行为及防范其走上犯罪道路的贪图享乐、易于冲动、早婚早恋、观看不健康电视、录像、书刊等思想行为的重要性,帮助同学们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为了保证讲课时间安排有条不紊地进行,他经常工作到深夜,赶写讲稿,编写教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2000年,王谦被扎旗教体局聘为扎鲁特一中法制副校长后,他还根据高中学生年龄段的基本特征、生活阅历等,重点为学生安排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法制宣传中受到教育,明辨是非,知晓法理,受到了师生们的称赞和好评。
岁月如白驹过隙,时光染白了王谦的黑发,换来了全旗众多青少年白纸一样的纯洁。十几年来,王谦为宣传法律已骑自行车走了两个“两万五千里长征”,穿碎了十多双“黄军鞋”,义务宣讲300多场,受教育青少年达30多万人次。
痛失爱子 他续写爱的接力
前些年王谦刚开始做青少年法制教育专职义务辅导员时,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不但自己到农村牧区宣讲,还积极动员协助政法系统干警及时做好违法犯罪青少年的教育和挽救工作,开展矫治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等项活动,并带动了政法系统一大批热衷于青少年法制教育、甘愿发挥余热的干部义务担当起青少年法制宣传员。他整天忙得不见人影,这期间他的长子王凤军得了胃病,开始认为不是大病,看他忙也就没有告诉他,最后确定是癌,他这才放下手中的讲稿陪儿子四处看病。但他的儿子非常理解父亲,在重病期间还劝父亲不要放弃自己的工作。在儿子的鼓励下,王谦在陪儿子就医期间,完成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讲稿。这时,他儿子的生命已走到了尽头,儿子看到他完稿后欣喜的样子,专注地望着他,深情地说:“爸爸,我是一名教师,我对学生未完的爱就由你来继续吧,爱是可以接力的!”
从那以后,王谦整日为他钟爱的法制辅导更加辛勤地忙碌起来。有人不解地对他说:“你这个年纪也该歇一歇啦!”对此,王谦总是笑着回答说:“爱是可以继续的,爱是一种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