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王谦,回来送送母亲吧

王谦,回来送送母亲吧

作者: 出版日期:2009.05.09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华商晨报

【出版日期】2009.05.09

【版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84岁老母亲已过世46天 养子是惟一监护人却联系不上 没有签字遗体不能火化 老人的遗体仍然存放在殡仪馆■本报记者 贾民 摄 晨报讯(记者 崔扶尧)我们急切地寻找一个叫王谦的49岁男子,因为只有找到他,他的过世了46天的老母亲阎翠芝才能火化,入土为安。 现在,阎翠芝老人的遗体仍在于洪区殡仪馆的存尸柜内。因为儿子王谦是她惟一的监护人,没有他的签字,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权将老人遗体火化。 儿子拿走存折后再没出现 昨日10时许,记者来到沈阳市于洪区的一家托老院。 院长朱丽艳坐在阎翠芝老人的空床上告诉记者,阎翠芝今年84岁,2006年6月被儿子王谦送到托老院。 一开始,王谦每天都会来看母亲,从2008年2月开始,王谦来看母亲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 朱院长说:“2008年8月他(王谦)到托老院,说老人的工资存折要换成工资卡,就拿走了老人的存折、户口簿和身份证,之后他就再没来看过母亲。” 2008年9月老人病重,朱院长给王谦打手机,可是停机了,“老太太想儿子想得不得了,我就到他们家去找,发现王谦把老人的房子给卖了。” 之后,朱院长通过社区、街道和户籍部门想方设法联系王谦,可始终没有他的任何消息。 一直照顾老人的护理员李女士说:“老太太生前最想儿子,也最挂念儿子!老人去世前已经病得很糊涂了,连颜色都不认识,但是只要一提到儿子马上就会清醒。” 今年3月24日,84岁的阎翠芝在托老院离开了人世,临终前还呼唤着儿子的小名…… 舅舅透露:外甥是收养的 老人过世已经40多天了,因为儿子王谦始终没有出现,所以老人的遗体一直存放在殡仪馆。 朱院长告诉记者,现在只能联系上阎翠芝老人的弟弟阎承祥,可阎承祥家在大连,也已经年过80岁,身体状况很差,根本没有能力来沈阳处理姐姐的后事。 记者拨通了阎承祥的电话,他述说了自己的无奈后,还告诉记者,王谦并不是阎翠芝的亲生儿子。 电话里,阎承祥用颤抖的声音说:“外甥是姐姐的养子,我姐姐和姐夫婚后没有孩子,我姐就在35岁那年抱养了他(王谦),刚生下来就抱来了,一直当亲生的抚养,对他特别疼爱。” 阎承祥还说:“为他取名王谦,就是希望他能谦虚诚恳地做人。” 他表示,希望王谦知道母亲去世的消息后能尽快出现,好让老人入土为安。 晨报发布特殊寻人启事 为了解决问题,记者拨打了老人户口所在地铁西区民政局的电话。 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经了解此事,正在着手处理。 同时,工作人员也表示,阎翠芝与一般孤寡老人是不同的,她有直系亲属做监护人,所以民政局不能按照孤寡老人的方式料理后事。 之后,记者又联系到铁西区勋望社区。 社区的赵书记说:“这件事社区已经知道了,所以一直在帮老太太找儿子,还发动社区里的居民帮忙,可是没有任何消息。” 朱院长表示:“我们之所以把这件事告诉媒体,只是想通过媒体发出寻人启事。我们能照顾老人也是一种缘分,所以不希望这位可怜的老人不能入土为安。” 朱院长和托老院的护理员都说,她们相信老人的儿子王谦可能在外地打工,并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了,“王谦,希望你看到晨报的寻人启事,能尽快回来,处理好母亲的后事!” 记者通过民政部门了解到的信息是,王谦为1960年生人,10年前的住址是现在的铁西区勋望社区。 编后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入土为安,才是一个人真正走完人生路的标志。可是阎翠芝老人去世了40多天,还是躺在冰冷的存尸柜里。 她的儿子王谦,听到老人临终前的呼唤了吗?想起母亲对你的百般疼爱了吗?虽然你们没有血缘关系,但那份牵系了40多年的母子情你真的割舍得下吗? 我们不知道王谦为了什么原因9个月没来看母亲,也不想发表责怪的言论,只希望,王谦看到报道后能尽快出现。 明天就是母亲节了,让她安心地走,好吗?

3 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