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比杉树更挺拔 ——记优秀共产党员、泮村林场场长王烈元
【作者】 卢富祥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1987.12.10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他比杉树更挺拔
——记优秀共产党员、泮村林场场长王烈元
卢富祥
我们没有预先通知被采访的对象——安徽省泾县茂林乡泮村林场场长王烈元同志,便到了泮村林场场部,单刀直入地请王烈元同志讲讲林场创办的经过。
王场长把花白的头发撩了撩,沉思了一下,告诉我们,这个场是1973年开始办的,当时大队领导要他辞去队长的职务来当场长,到场时,一无场房、二无资金,栽树的山场也很少,土质相当瘠薄,还长满了刺窝笼。
调来之前,他在队里每天能拿到14分工,年底还有干部补贴工,调来之后,工仍然在队里拿,但下降到12分一天,且年底无任何补贴工。当时,他家一共有七口人吃饭,全家都不愿意他进场。他问了问自己,大队仅有这个公共事业,共产党员能只顾自己吗?想来想去,他决定一心办林场。
当时林场条件差,不如队里干划得来,从各队抽调来的十二个职工,陆陆续续跑回队里去了,场里只剩下了他一个人。附近几个大队的林场也相继垮台。有些至亲好友劝他:“烈元,看样子林场迟早要垮台,迟回去不如早回去,再不走,倒霉划不来。”
是的,那年腊月三十,村里一派过年景象。而王烈元家的口粮还有一部分在队里未拿回去,鱼肉年货一无所有,更不用说给孩子做新衣买新帽了,老婆孩子都很不高兴。到底是走还是留呢?这位“光杆子”场长不由得也要问问自己。他火烧火燎,面颊通红,只得一个人到山场去走走,看到过去一片刺窝笼的小山丘,如今长满了傲霜斗雪的小杉树。他想:如果现在我走,这100多亩杉树就有“满门遭斩”的危险,而小杉树尚且这样铁骨冰肌,傲霜斗雪,我是共产党员,难道比不上这些杉树的骨气吗?想到这里,他发誓不离开这些小杉树,一定要在林场坚持下去。
不管是初办场时的十二个人,还是年底剩下他一个人,王烈元同志总是一心扑在场里的工作上。自进场的第一天起,他日日夜夜守在林场,早晚培土除草,冬春间苗剪枝,十五年如一日。他住在林场,吃在林场,衣服在林场滚地爬山弄脏了又洗干净了,划破了又补好了,淋湿了又晒干了,这些杉树是最好的见证。久而久之,老场长觉得树不是长在山场而是长在他的心中,它们离不开老王,老王也离不开它们。
老王要修房子,有人“献计”说:“烈元哪,林场这么大,哪一棵杉树没有你的一滴汗呀!你自己搞点杉木修房子还不应该吗?别说群众,就连村干部也不好讲什么吧。”听了这话,老场长仔细想了想,这是在叫我向杉林开刀呀!我能开第一刀,场里职工就能开第二刀,社员更能开第三刀,这样就会没完没了地砍下去。他“谢绝”了这个“好心”人的点拨,打报告请求政府解决房料。政府接到报告后,到他家实地踏勘,确认他家住房损坏欲倒,马上批给他木料计划。老王没有就近在本场买一根木料,而是拿了计划到远处的铜山、渣汐等林场去按价购买房料,至今发票还存在家中。茂林乡党委知道后,表扬了他不以权谋私的高尚品质。
有的干部过去与王烈元同时为“官”,有的曾经与他“有旧”,还有亲朋友邻,他们兴冲冲地到林场来求购木料,老场长总是客客气气地说:“虽然自己是林场场长,实际是全村人民的保管员,只有栽、看、管的权利,你想要木料非找村领导批条子不可,而村干部到现在连根锄头柄都未到场里来搞过,别说大料了。”这话人家听了有分量,实际就是叫他不要去找村干部。日复一日,传了出去,现在上门“求援”的人基本没有了。
老王指指地下那根大杉树对我们说:“虽然白天上门‘求援’的少了,但夜间到林场偷的人却多了,这棵大家伙就是前天下半夜人家偷砍下来的,正好我巡山被挡了下来,差一点还能抓着人呢!”
人“买”他回,人偷他抓,王烈元得罪了不少人,有人说第二次“文化大革命”他难过得去。我们问王烈元怕不怕?他说:“不怕。‘文化大革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大灾难,老百姓谁也不同意再搞,三中全会以来,政策兑现,法纪严明,共产党说到做到,还怕什么?”
听到这里,我们好象看见墙上面奖状中的“优秀共产党员”六个大字在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