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客座兰竹苑――记与王烈先生的一段交往

客座兰竹苑――记与王烈先生的一段交往

作者: 出版日期:2002.04.26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东营日报

【出版日期】2002.04.26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820

【全文】

客座兰竹苑

――记与王烈先生的一段交往

本报记者  延智

王烈,字炬园,号蠢道人。1940年生于利津县。原供职于淄博文

化馆,一九九三年十月回故乡东津兰竹苑隐居,又号老屋隐士。现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

齐鲁书画研究院研究员,高级职称。其长期从事美术创作,擅长写意

兰竹,兼善花鸟。注重传统,力创新意,作品多次参加省及国家级大

型美展并获奖,省及国家级报刊对其作品和简历多次作过专题介绍,

近百件作品作为政府礼品赠送外国友人。作品及简历一九八八年入编

《齐鲁书画家辞典》,一九司拍瓯皇章加凇吨泄?当代书画家大辞典》。

王烈的名字,在东营书画艺术界应该不算陌生。其艺迹上过本报

的前“周末”,前东营有线电视台也对他进行过专题报道。笔者自负

责本栏目以来,早就想着采访王烈先生。其意并不旨在他是我市目前

惟一的中国美协会员,他的“德”在圈里也叫的很响,故意欲前往拜

访。

在去年冬天的一个下午,笔者与好友刘学智、景宁驱车前往利津

县北岭乡台前村王烈先生家。进入村庄,经过了一段颠簸小路,伴着

水湾旁鸭子的嘎叫,让我们的确感受到了浓郁的乡村气息。笔者与学

智是初次造访,景宁就显得有些熟络了。初见王烈,景宁作了相互间

的介绍。进得院舍,果然不同其他农家一般,虽是土屋土墙,收拾的

却是十分干净。满院的竹子、满院的花草,屋前还有供喝茶、聊天、

下棋用的石桌石鼓,这院中的安排就好像是电视剧的哪户人家,如诗

如画。

进得“草堂”还没等仔细看完四壁上王烈先生的画作(其中还有

一幅郭沫若先生的小行草书法),怎耐拗不过他的盛情,笔者和学智

还是坐到了背北面南的正座之上,享受着农家人待客的最高礼节。王

烈先生和景宁坐在我们对面,他说凡是初次来客,都要这么安排。但

据笔者所知,这是王烈先生的托词,因为后来我们又来过几次,每次

他都有新的理由让我们还是坐到这个位子上,我们也就不再客气而是

很自然地坐在正堂置位了。

王烈先生爱酒,也爱听我们讲“外面”的新鲜事儿,他说老在家

待着不出门,什么都不知道。我们的到来是为他充电,其实这是谦虚

,和我们交流情感才是目的。我们谈艺术,谈做人,谈做事。只要高

兴,不用你劝,彼不醉己先醉,和王烈先生侃大山,那才是真正能感

受到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无穷乐趣。初次登门拜访,本来是一顿正点的

晚饭,他却一直把我们“软禁”到了三更天。

王烈先生性情刚直,为人亲和。其所画竹子用笔老辣,技法娴熟

,常常以出奇而布图局,有挥洒自如之妙。一九八八年应邀在珍珠泉

为省人大机关作画时,被我国老一辈著名画家于希宁、王企华、张彦

青、段谷风等誉为“齐鲁王竹子”,并制印以记之。

“老屋门舍院南树,群雀枝头闹春时。泥舍久居心自乐,老年归

乡有情思。”这是9年前春节期间,王烈先生回乡探亲时对着院南一

棵落满了麻雀的老树的写生画的题赋。到了第二年,他再也按耐不住

回乡隐居的心情了,辞掉了单位分配给他的高干楼房,毅然回到了家

乡曾经居住过的一九六八年盖的老房子,和老伴共度晚年,与邻里和

睦相处,故号“老屋隐士”!

王烈先生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就在笔者搁笔的时候,给他去了

一个电话,和他说稿子不妥之处修改的事情。他说最近身体不太好,

这几天又有些感冒。这时,一丝惆怅突然掠过心间,笔者珍惜这位忘

年交的老朋友,无论是他的“艺”,他的“德”,都是我们人生历程

上值得学习的楷模。

在此,笔者恭祝王烈先生安祺!

(附图片)

画家  王烈

延智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