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王烈国画的画意与诗境

王烈国画的画意与诗境

作者:艾文 出版日期:2011.08.31 点击数:0

【作者】 艾文

【报纸名称】:扬子晚报

【出版日期】2011.08.31

【版次】第A47版:南京·艺术

【入库时间】20110920

【全文】

王烈

1946年出生于上海。研究生学历,原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长期从事出版工作,作品曾获得若干国际和国内奖项。创作风格清新高雅,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画面追求变形和装饰趣味,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现为中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理事、金陵国际友好协会理事、江苏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人物画自魏晋南北朝开始,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体系。唐代吴道子突破了当时工细密描、重彩积染的一般画风,创造了水墨淡彩及白描的新形式,吴道子作画时“落笔生风”,在用线上追求遒劲雄壮、飞扬流动的美感,即所谓“吴带当风”。两宋人物画相当发达,出现了不少杰出的人物画家,题材范围也比过去更加广泛。元代以后,由于绘画的主流转向山水和花鸟,人物画逐渐式微。明清和近代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人物画家,任伯年继承文人画的笔墨,大胆吸收西洋画的技法,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又善于汲取外来艺术的长处,创造了雅俗共赏的风格,拓宽了人物画的创作途径,对现代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五四运动前后到新中国成立,李叔同、徐悲鸿、刘海粟等艺术大师,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把西洋绘画引入中国,促进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改革。其间,大师们创造出大量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使中国传统人物画走向新的境界。国画这门最为传统的艺术,也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画家王烈就是一位深切关注国画发展动向的画家,他说:“笔墨当随时代。”一直以来他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努力诠释着国画的“传统与创新”这个永久的话题。

王烈的国画人物大都以古装仕女、村姑、名人雅士为题材。作为一个国画家,王烈多年来一直坚持创作,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细读王烈近年来不同风格的人物画作品,不难看出他在创作上的思考和追求。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童趣盎然的小诗,我们耳熟能详。当这首诗以画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时,会是什么样子呢?这完全取决于作画的人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应该说,有一千个画家画这幅画,就会有一千种不同样式。在王烈的作品《戏鹅图》中,姿态各异的鹅被表现得活灵活现,虽然没有过多地画水中的鹅,却可见鹅在水中游动的意境。这些鹅在他的笔下是如此的欢快,而所有欢乐的焦点却系于画中小主人公的存在。打眼望去,布满画幅的是欢快的鹅儿“曲项向天歌”,然而构图却全然围绕一个快乐调皮的小小孩童,大面积用笔的白鹅将这小小孩童围绕其间,在人物身上着墨不多,却使整幅画的重点更加鲜明突出,画意与诗境相互印证,浓淡几笔的写意描绘出一个生动的世界。画面气韵生动、层次丰富,自然景色与艺术表现手法和谐统一,呈现出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这幅充满童趣的画作表现了生命的蓬勃生机、心灵在自然山水间的自由快意,清新的画意让人很自然联想到《咏鹅》的诗境,真切传达了作者轻松的遐想、对自然的寄托,给人一种真和美的享受。

诗与画的关系是个古老的命题。作为时间和空间艺术的典型代表,诗和画相辅相成,互相交融,最突出的就是寓时于空的运用。中国绘画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把诗与画进行自然的融合,把本体语言和文学语言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让“再现自然”的绘画与“言志”的诗歌组成了国画艺术的特殊性形式,这种特色所体现出来的伟大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才情。王烈的画作,多喜欢取意于古诗词,转而用现实的笔墨来表现这诗词中的意境。

王烈常谦称自己是“书画票友”,但他坎坷而多彩的人生阅历,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德操方面的修养,无不融入于绘画作品。艺术可以创造任何形式的语言,但前提是,它首先必须成为人们心灵沟通的媒介。审美者总是以能否满足自身感情需要为准绳来选择审美的对象。王烈始终认为,绘画既是文人雅士的清供,亦是普罗大众的精神食粮,绘画要努力做到反映真实的生活和人类精神层面的感受,使更多的人对画家的作品产生共鸣,现代人的心境已无法与古代人相比,所以不应该摹古,国画要发展必须要创新,但要保留住水墨的韵味。于是,在他的笔下就有了《戏鹅图》、《春风得意图》、《清心图》、《秋思图》、《对弈图》等一系列充满生活情趣的作品。这些作品,无限的意境给人一种天地宽广的感觉。 艾文

画意诗境

——王烈中国水墨人物画展

主办单位: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

承办单位:江苏凤凰艺术有限公司

开幕时间:2011年9月2日16:00

展览时间:2011年9月2日至9月6日

展览地点:凤凰美术馆(南京湖南路1号凤凰国际广场A座8楼)

附注:《画意诗境——王烈中国水墨人物画集》同时由江苏美术出版社推出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