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南皮惊现贾耽族谱内有韩愈王安石等撰文
【作者】 胡啸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4.22
【版次】第C2版:姓氏源流
【入库时间】20120720
【全文】
本报讯 近日,一本民国九年(1920年)修撰的唐朝宰相、地理学家贾耽族谱现身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
族谱中录有《贾耽传》、唐朝中书侍郎权德兴写的《耽公墓铭》、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写的《耽公东都留守制》、王安石题《魏公耽遗像》以及李题《赠黄中公神童及第》等文字,对研究沧州历史及贾氏渊源具有重要意义。
《南皮县贾氏族谱》是在南皮县潞灌乡凤翔村72岁的村民贾国晏家发现的。贾耽系南皮贾氏三世祖,曾与王安石同朝为官的礼部尚书贾黄中系十世祖,贾国晏系贾氏第41代子孙。《南皮县贾氏族谱》分两本,线装,小楷毛笔书写。书中记载了南皮贾氏始祖贾知在扬州任大都督,后迁居南皮贾家屯和三世祖贾耽的生平简介及十世祖贾黄中与王安石同朝为官的历史等。十世后分5门,散居渤海周边各县。
据贾国晏老人介绍,新中国成立前族谱在凤翔村,后被传到该县刘奇村同姓人手中。凤翔村的贾姓村民逢年过节到刘奇村本姓家中拜年时才能看上一眼。藏有此书的人家更将其视为珍宝,凤翔村贾姓多次讨要未果。后来,刘奇村贾姓有老人去世留下遗愿,要后人把他葬到凤翔村祖坟里,凤翔村的贾姓族人便提出条件,要进祖坟,必须交出族谱。于是族谱又回到凤翔村,凤翔村贾姓将族谱视为珍宝。后来,族谱被交到贾国晏手中,多年来,一直没有外露,直至文化部门在搜集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族谱才面世。
(祁凌霄)
泉台百家姓族谱5月赴台湾巡展
本报讯 记者近日从福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获悉,5月1日,泉台百家姓族谱暨中华姓氏联墨巡展将到台湾高雄市、台南市、彰化市进行为期1个月的巡展,这也是泉州族谱首次大规模赴台巡展。
据泉州海交馆馆长丁毓玲介绍,台湾高雄等地有很多泉州早期移民,他们对泉州文化脉络还不是很了解,此次展览地点选择在台湾偏南部地区,得到了当地的大力支持。本次巡展第一站是高雄。开幕式当天,泉州学者还将以族谱、移民和家族文化为主题,进行两个小时的公开演讲。巡展内容包括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版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泉州的人文地理、姓氏来源、早先移民台湾的历史等;第二部分是族谱:将选择100部以上2000多册迁移台湾的泉州各家族族谱开放式展示,观众可以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通过电脑查询,寻找自己祖先的足迹或者相关资料;第三部分是实物:为了更好地体现泉台两地的文化传承和变迁,本次展览将展出部分泉州民间艺术品,包括船模、提线木偶、剪纸、花灯、陶瓷等。同时还将有100多副对联展出。
据了解,早在2003年,泉州海交馆就举行过泉州百个家族移民台湾展,当时很多台湾人都拿着族谱过来对接。
(吴金森 何金)
江西发现乾隆晚期古墓属客家捡筋二次葬
本报讯 近日,江西省龙南县一村民在新建房屋开挖基脚时,竟挖出了一座古墓。该墓葬位于岭下村面向桃江的黄土台地,墓坑大约2平方米,埋藏深度大约2米,一共埋藏有盛装骨殖的陶罐37个。经过文物专家鉴定,墓葬形制为家族合葬土坑墓,属于客家地区盛行的捡筋二次葬。
土坑墓中还出土了5件青花瓷盘,瓷盘上刻有其中一位墓主人的生殁年代。根据瓷盘上的文字判断,这座土坑墓年代应为乾隆晚期。墓葬中还出土了刻有墓主人姓氏的陶片、残碑和刻有姓氏的完好陶罐。目前发现的墓主人姓氏有李、廖、鲁等,其中还有龙南县特有的姓氏月氏。
(胡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