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閑閑話)《蘇東坡傳》裏的王安石變法

(閑閑話)《蘇東坡傳》裏的王安石變法

作者: 出版日期:2013.04.19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澳门日报

【出版日期】2013.04.19

【版次】第F02版:新園地

【入库时间】20130610

【全文】

《蘇東坡傳》裏的王安石變法

林語堂先生寫《蘇東坡傳》,他不支持王安石變法而支持蘇東坡的反對變法。此中是非,自當有歷史學家來硏究評定。作為《蘇東坡傳》的讀者,讀到這兩位大家的政見不同,讀到由此帶來的種種不快,卻不能不受觸動,估計不會沒有看法吧。

林先生說,王安石的新法,正如一切集權制度,絕不肯放任人民自由生活。朝廷一心要照顧百姓,必須確實知道他們在做什麼,擁有哪些東西,正如一切集權制度,他們沒有特務就無法統治,於是,特務制度在煕寧五年(一○七二)建立。幸虧蘇東坡當時已離開京師。朝廷若不把御史台控制住(相當於今天的報章雜誌),以甘心效忠的同黨手下人塡滿,這個新政權也是無法發揮作用的。王安石認為,控制文人的思想更屬必要。他和古代的王莽、近代的希特勒一樣,具有“一個國家,一個信仰,一個領袖”的信念。他像希特勒,遭到反對就大發雷霆。現代精神病學家可以把他列為妄想狂。

《蘇東坡傳》裏這段話,是寫歷史人物的行為和心理;但是讀起來也不由得不想起一千年後的中國和世界上出現過的人和事了。

御史台是做什麼的,讀者或許不清楚,可是林先生說了,相當於今天的報章雜誌。這就是文學家講歷史的方法。人們一看就知道了。還有一個妙用:讀者不僅可以了解當時的蘇東坡,也必然會聯想到當前社會,當前的“朝廷”和“百姓”之間的關係。

林先生利用了王莽和希特勒兩人作例,一個是古代的,一個是外國的。為什麼沒有近代中國的例子呢?其實也不是沒有,這“一個國家,一個信仰,一個領袖”,就好像在提示一位近代中國的人物吧。還有“妄想狂”,當然指王安石,但是也可以讓人聯想到哪一位中國近代人物吧。

傳說林先生曾和諾貝爾文學奬擦肩而過,失之交臂。就從這段對王安石的評價文字,或許不能說他解決了歷史上對王安石評價的爭論問題,至少可以證明他不愧為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吧。

錢 行

(江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