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三难苏轼单联试对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4.27
【版次】第A6版 (文化陕北)
【入库时间】20111110
【全文】
王振权
相传北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年轻时才高学博,应对自如,远近闻名。王安石对他的才学十分钦佩,但对其恃才傲物深感忧虑,于是出了三比单联难他,想以此来感化他。东坡看单联后,反复思忖,竟然连一比也未对出,无奈之下,只好认输。从此,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于是闭门读书,终于学有大成。为了探讨学问,切磋联艺,本人试以所在地榆林之情事撰句,应对王安石之单联。
其一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榆林塞北,堡台寨垒九边关。
上联为王安石难苏轼之第一比单联。铁瓮城即古润州(今江苏镇江)之别称,城西有金山、银山、玉山。曾有人对“瓦窑堡北,石翠岩洞一线天”。唯句中节奏点“翠”与“线”仄声失对,乃美中不足。本人以周围拱卫着镇北台、归德堡、刘官寨等诸多军事营垒的明代九边重镇榆林对之。上下联分咏南方和北方两个城市。
其二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九边武镇,经过中镇五边中。
上联乃王安石难苏轼之第二比单联。此句用了数字计算,“七里”的二分之一,恰好是“三里半”。另外,“山”与“三”是同韵字。以后虽也有人续对,但均不符合要求,故不可取。如有人对“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蛮”与“五”非同韵字。又有人对“九环索链,数至中链五环中”,“索”与“五”亦非同韵字。本人以包括榆林在内的明代九边重镇撰句对之。句中“武”与“五”是同韵字。按:“九边”乃明代北方边陲以武力守御的九个军事重镇,包括辽东镇(治所广宁,今北镇)、蓟州镇(治所三屯营,今迁西西北)、宣府镇(治所宣府,今宣化)、大同镇(治所大同)、太原镇(又名三关镇,初治偏头,今偏关东北;移治宁武)、延绥镇(初治绥德州,今绥德;移治榆林卫,今榆林,此后通称榆林镇),宁夏镇(治所银川)、固原镇(治所固原)、甘肃镇(治所甘州卫,今张掖)。九边之“中镇”乃太原镇,因为九边无论由东向西,还是由西向东,太原镇均居第五位。
其三
三边单骑孤千总,塞上独巡骑将;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下联乃王安石难苏轼之第三比单联。此句有二巧:一是那年(嘉祐六年)恰巧闰八月,有两个中秋节,而且正月和腊月各有一个立春节令,故曰“两度春秋”;二是巧将“二”、“双”、“两”三个同(近)义字词嵌入,增加了应对难度。曾有人对“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句中“花”与“再”“重”非同(近)义字词,不合要求。本人所对上联以同(近)义字词“单”“孤”“独”应对下联之同(近)义字词“二”“双”“两”。“三边”,榆林西边长城线上的定边、安边、靖边。“千总”,官名,清代下五等武官为: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外委。“骑将”,骑兵将领。如王维《燕支行》:“卫霍才堪一骑将,朝廷不数贰师功。”上联句意为:三边的长城线上,一位千总将领骑着一匹战马独自巡视。
以上应对,欢迎读者评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