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王鑫变法失败,王安石从扬州回南京

王鑫变法失败,王安石从扬州回南京

作者: 出版日期:2010.02.01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扬州晚报

【出版日期】2010.02.01

【版次】第C02版 (文娱)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王安石和张居正,他们所主张的变法,在中国历史上都留下过浓重的一笔。两人的下场却有所不同,张居正要好过王安石,套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性格决定命运。

解 密王安石变法失败

扬州是一座很美的城市,留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瓜洲古渡。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曾经从这里回南京,留下了一首名动天下的诗歌《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可以看得出来,尽管他变法失败了,但是却表现出古代文人的志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变法家,如商鞅,但是最先被外国人所知道的,就是王安石。因为列宁最喜欢他,因为王安石的变法非常理想化。

比如说他的青苗法,就是在春种之前,官府发放贷款给农民,那么在秋收的时候,农民还给官府的钱款也比较多,这就是最早的农村信用合作社。

再比如说他的免役法,就是让农户出钱,专门请一些人去做劳役,说白了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公务员。

王安石是个大才子,他在上学的时候,写秃过几千支毛笔,文章写得非常好。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当时的主考官是欧阳修,认为他是天下第一。但是当时的皇帝喜欢平和,他认为王安石的文章太过霸气了,所以点了个第四名。

王安石当官的时候,给皇帝写了一封奏章,阐述他为官的想法,古文写了1万多字,皇帝看不下去,扔到废纸篓里去了。恰巧被当时的太子,后来的宋神宗捡到了,一看,非常喜欢。

王安石变法之前,就召开新闻发布会,喊口号:“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但是,他说什么都可以,说“祖宗不足法”就惹麻烦了。改革还没有开始,就惹毛了两个人,司马光和苏东坡。三个人关系本来很好,后来演变成水火不容。

此外,王安石在用人上也出了问题,他所组织的“新党”,除了他自己,没有一个好人。

解 密张居正变法成功

那么,张居正就聪明多了。他在上台时,没有喊口号,而是先读书,读朱元璋的书,他是在找依据。作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朱元璋的业余爱好就是杀人,所以当时的文人尽管喜欢骂人,却谁也不敢骂朱元璋。

结果,还真给张居正找到了。朱元璋说,不能人浮于事,工作的进度要记载下来,以便核查。他就实行了考成法,将全国所有官员的名字都贴在屏风上,按照每个官员完成业绩的进度,提升或罢免官员。

张居正之所以能够变法成功,还和他善于处理好关系有关。他和太后的关系很好,当然前提是张居正长得很帅。《明史》中用了19个字来形容他的相貌,这在史书中是不多见的,正常也就是四五个字。他还和宦官处理好关系,张居正、太后、宦官就组成了一个铁三角。

对于王安石,梁启超说他是“三代以下唯一的完人”,认为他的道德到达了完美的地步。而对于张居正,梁启超的评价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位政治家”。 

记者 桂国 

【一问一答】

问:您研究历史上的变革,是不是观照现实?

答: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问:高官落马,足球腐败,可否从中国文化上寻找出一些病因?

答:官僚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很多从政者都是诗人、文人,这有利有弊。文人的精神可以薪火相传,文人的习气在行动力、执行力上又有些羁绊。

问:您从事爱情文学的研究,是不是和自己的经历有关?

答:爱情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爱情文学是从爱情的角度来窥见文化生存状态。不是自己的爱情多,才研究爱情文学的。

问:您现在这么红,学生们听您的课很难吧?

答:不会啊。现在我开的课依然很多。想听,会听得到的。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