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红绪与王安石的“不解之缘”
【作者】 陈一心
【报纸名称】: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不解之缘 江西省抚州市 《雍正皇帝》 变法改革 北宋政治 春兰秋菊 中国封建社会 多产作家 使衰弱
【出版日期】2001.03.06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听说作家计红绪与九百 多年前的北宋宰相王安石结 下了“不解之缘”。究竟是 怎么回事?$$ 原来,计红绪研究了有 关王安石的大量资料,正在 赶写20集电视剧《王安石》 剧本。他全身心地投入创 作,日以继夜,废寝忘食, 笔走如飞,每天写一万多 字。$$ 计红绪是北京电影电视 艺术家协会会长、当代著名 中年多产作家。他创作和组 织拍摄的有《雍正皇帝》、 《朱元璋》、《戚继光》、 《明宫三大案》、《中国检察 官》、《柏油路上的战争》 等一百八十多部(集)电视 剧(有的与人合作),和 《春兰秋菊》、《208客机》、 《决策》、《潜影》等五部电 影。但据记者所知,这次写 《王安石》,是他最投入的一 次。为此,记者走访了作 家。$$ 一谈起王安石,这位作 家就非常激动。他说:“王 安石这个历史人物太特殊 了。我过去只知道有个‘王 安石变法’,知之不深。前 不久我去江西省抚州市(王 安石的故乡),参观王安石 纪念馆,与众多历史研究专 家座谈,才更深刻地了解了 王安石。$$ 他原来是一个历史伟 人,可惜千百年来遭到许多 诽谤,几乎被流言淹没了。 一定要还他一个清白,恢复 他历史本来面目。”$$ 现在,计红绪的书房 里、客厅里,几乎全是有关 王安石的资料,他与客人谈 话,也言必王安石,似与王 安石结成好朋友。$$ 他说:“王安石生于 1021年,死于1086年,两 度担任北宋宰相。他在宋神 宗赵顼的鼎力支持下,实行 变法改革,使衰弱不堪、年 年向北辽、西夏割地纳款的 宋王朝变得国富、民强、兵 精、人民安居乐业,功勋卓 著。现在,抚州还有一个 ‘烂米畲’(畲,米仓)村, 是因为当年王安石变法之后 农民粮食增加,米吃不完, 烂在米仓里了,因而取名, 传至今。”$$ 计红绪说:“王安石为 官清廉,不贪污,不受贿, 不纳妾。他是中国封建社会 唯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的 宰相,也是唯一死后无任何 遗产的宰相。他死后,他的 夫人因为太穷,只好住到女 婿家去。”$$ 计红绪又说:“支持王 安石变法的宋神宗赵顼,也 是一位英明的帝王。他尊重 母亲、弟弟和朝臣,勤于政 务,死后不要尊号。他排除 一切干扰,坚决支持王安石 变法。可惜他38岁就去世 了,高太后和守旧派司马光 等人扼杀了王安石变法。”$$ 计红绪说:“无产阶级 的革命导师列宁,曾说王安 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见傅林辉《正确理解革命 导师列宁对王安石的论述》 一文,《抚州社会科学》杂 志1986年第3期)。毛泽东 主席1972年9月在北京接 见日本田中角荣首相时,也 称赞王安石‘祖宗不足法’、 ‘流俗之言不足恤’的精神 (见邓广铭《北宋政治家王 安石》,人民出版社版)。 2000年,江泽民主席在与 外宾谈话时,也引用了王安 石《登飞来峰》诗──‘不 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 高层’。”(见中央电视台 2000年8月15日《新闻联 播》)$$ 当记者问及该片在创 作拍摄运作情况时,计红 绪说:“我这次是应江西 省抚州市委、市政府之邀 写这个剧本的,由抚州与 我们北京电影电视艺术家 协会联合摄制,尽快投入 拍摄。我们一定要拍成精 品。江泽民主席提出要 ‘以德治国’,我国古人确 有王安石这样有德之士。$$ 本片一方面要使王安石 耸立于中国历史伟人之林, 占据应有之历史地位,另一 方面也希望‘古为今用’, 因为宣传王安石,有很大的 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 1、中国古代社会改革成敗得失简论 作者:刘宇 年份:1986
- 2、北宋政治变革中的“天文灾异”论说 作者:孙小淳 年份:2004
- 3、《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序言 作者:邓广铭 年份:1997
- 4、论北宋对西夏外交的失败 作者:张炼 年份:1994
- 5、“开源”与“节流”──浅谈王安石理财思想 作者:田淑兰 年份:1996
- 6、王安石两次罢相说明了什么 作者:李广星 年份: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