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普世的才是美的:――读《王安石》札记

普世的才是美的:――读《王安石》札记

作者: 出版日期:2008.03.28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抚州日报

【出版日期】2008.03.28

【版次】第三版(时事?视觉新闻)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同门学长万斌生君赠我新作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尚未来得及细读,又参加了市委宣传部、省作家协会、省人民出版社、省社科院组织的出版座谈会,斌生嘱我作文评论,我不敢,我向来认为,只有时间才能对一篇作品、一部著作作出公允的评价。个人学陋,妄为评说,那是不负责任的。当然,直觉,第一印象总是有的。作为读书笔记,我想说的是: 第一,王安石是一段历史,是一种精神,是一个传统。他的强国富民的理想和实践,革故鼎新、百折不回的意志,勤学不辍、废寝忘餐的精神,“平生无一?稹钡娜烁袢似沸蜗螅?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就是代表着草根社会的意志和追求的,千百年来,他的这些品格代相传颂。所以王安石对于抚州、对于江西是有特殊价值的。他的追求、精神和品格,对于我们当今的和谐社会建设、经济发展以及廉政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借镜作用。也可以说,王安石是一种普世的价值。以一百一十万字历史小说这样的煌煌巨制来描述这种价值,在江西这还是首创。 第二,万斌生沉潜于历史史实,实地考察,用十年的时光加毕生的积累,精雕细刻,如琢如磨地写就的《王安石》,是敬畏历史、敬畏传统、敬畏读者的一本严肃的历史小说,在文学艺术界举世浮躁的普遍心态环境中,这种对历史、对读者、对文学负责任的态度是令人敬佩的。 第三、我以为“戏说”和“恶搞”这类时尚是决不会有长久运道的,而《王安石》这一类严肃文学,也许就代表着回归责任的先声!它必然会赢得越来越多的读者,传世的只会是普世的美学价值,我有理由相信,这本书终久会走进中国小说史、中国文学史的。2008年2月15日,《中国新闻出版报》等发表文章披露,万斌生的《王安石》名列第二届姚雪垠历史小说奖最后决选的五部作品的第四名,与获奖失之交臂,便是一个既令人遗憾的消息,又是一束令人欣喜的报春花。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