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讲究与不讲究鲍华明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7.23
【版次】第A3版(小南山)
【入库时间】20121010
【全文】
从小就读过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通过老师的讲解分析我也知道了这“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由来。据说这句最早是“春风又到江南岸”,但写完之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才最后定为“绿”。现在我们知道,王安石用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这个故事也成了作诗作文炼字的经典,至今流传。
这应该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王安石,仅仅这个“绿”字就可以看出,王安石这个人做事是多么追求完美,多么讲究。想想这样的一个人,其精神内核是如此的激荡,其外在气质也应当是无比的优雅吧?然而,多年后我真正了解了王安石,才知道他是一个在生活上非常不讲究的人。
他极不讲究个人卫生。他不喜欢
洗澡。王安石还常年穿着乞丐一样的衣服,与人交往常常是“人未到,臭先闻”。长期如此,他脸上就积淀了一层厚厚的灰垢,色泽发黑。家人以为他有病缠身,就请来大夫。大夫看后说:“大人之病,洗后即愈。”岂料王安石对曰:“吾生就脸黑,非洗可以白也,莫费时矣。”由于经常不洗澡,其身上长了虱子。有一次在朝堂之上,虱子爬到了胡须上,宋神宗哑然失笑,王安石不明就里,退朝后同僚才告诉他。他让同僚帮他把虱子拿掉,同僚挖苦他说:“此乃万岁亲验之虱,鄙人不敢动矣。”
他吃喝不讲究。他有时忙着看公文,上朝时来不及吃早点,便拿了面饼坐在上朝的车中去吃,以致弄得满身都是面屑。有一次,王安石的朋友无意中告诉其夫人说她老公非常喜欢吃鹿肉,夫人怎么也想不通,百思之后问朋友当时鹿肉摆在什么地方。朋友回答说就摆在王安石的正前面。于是夫人吩咐下次吃饭时把别的什么菜摆在他面前,同时桌上也摆上鹿肉,结果王安石只是把距离嘴巴最近的菜给吃了个精光,那盘鹿肉,他是连一筷子都没舍得动一下。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生活习惯必然会影响到工作和学习的习惯,甚至是取得的成绩,但这对于王安石而言似乎说不通。也许一方面懒到极处就是另一方面勤到极处吧!正是王安石在生活上的不讲究,才使得他全身心去讲究他的学问、他的事业,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相反,处处都讲究的人是做不出什么大事来的,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时间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