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导致了鸦片战争?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07.14
【版次】A30:社科
【入库时间】20130810
【全文】
财经
禾刀
金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国人视为邪恶之物,尤以高利贷现象为最,文学艺术作品对其大加挞伐的现象也屡见不鲜;2007年,宋鸿兵推出的《货币战争》一书更加深了国内读者对于金融阴谋论的猜忌,历史上曾盛极一时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也因此被国内读者贴上了诡异的标签;肇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至今仍未消退……金融真的有这么可恶吗?
2008年11月,王巍有幸参观了美国的金融博物馆,从此便萌发出打造中国金融博物馆的梦想。
于是,在筹建金融博物馆的过程中,王巍系统地研究和梳理了金融史,结合自身30多年金融从业经验,从浩瀚的史料中, 发掘出一系列不为人知的细节线索,抽丝剥茧,连缀成文,详细描述了一系列小的金融创新,如何在历史的纵深中产生令人惊叹的蝴蝶效应,悄然改变历史的进程。例如:宋代交子预兆了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结构;王安石的变法导致了300年后的鸦片战争;一张债券引发了辛亥革命等。
俗话讲,军马未动,粮秣先行。历史上,粮秣的筹集曾依赖威权高压,随着社会的发展,能够释放巨大能量的金融愈显重要。就这一问题,王巍特以甲午战争为例。当时,无论国家综合实力还是海军装备实力,大清明显优于日本,最终却输得一败涂地。
王巍认为,根源在于,清廷为满足慈禧私欲挪用大笔海军经费,“到甲午海战之前的10年中总共动用了600万两白银”。丁汝昌上奏仅花费60万两白银添置的速射炮,却因经费短缺被搁置。相比之下,为应对这场战争,日本财政预算为8000万日元(折合白银4900万两),还发行了1.16亿日元(折合白银7000万两)的政府公债。
提起中国的金融史,晚清山西的票号当值一书,其生意兴盛之时遍布大江南北,甚至南到东南亚、东至日本、北至俄罗斯,前后长达50年。然而,随着更为先进的外国金融机构进入后,票号的生存受到严重挑战。1914年10月,有着“天下票号之首”的山西日升昌黯然落幕。
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直到1897年5月27日才由盛宣怀在上海创立。虽然相较于张之洞等人崇尚的官督民办洋务模式,盛宣怀更尊重市场规律,比如他接手张之洞一手创立却举步维艰的汉阳铁厂后,很快便扭亏为盈。但是,盛宣怀毕竟难以摆脱官办影响,尤其是其在铁路融资问题上引发民怨沸腾,至而诱发铁路这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集体崩盘,为清朝的覆灭敲响了丧钟。
从山西票号的盛极而衰,到盛宣怀铁路融资的触礁,结局虽悲,但并非为金融现象的反证,反倒表明金融在社会活动中的巨大作用,因为每一次淘汰与覆灭,均有新的金融机构快速补位的影子。
金融可以创造奇迹。尽管晚清风雨飘摇,经济崩离,但有学者曾统计,清朝共修筑铁路约9100公里,其中政府筹款修筑铁路4465公里,而盛宣怀一人就督办筑成铁路2254公里。同样是修筑铁路,在铁路建设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张嘉璈亦功不可没。
张的做法主要是发行铁路债券,从1936起先后修筑了新赣路南昌至萍乡段、湘黔路株洲到贵阳段、湘桂路衡阳至桂林段、滇缅铁路。就是在最为艰难的抗战期间,他“前后发行了1亿多万元公债”,“借外资3000万英镑”。仅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他新修铁路达1000公里。
当然,金融并非万能。如果监管不力,同样可能给社会造成巨大波动,比如历史上的荷兰的郁金香炒作、法国的密西西比公司泡沫、英国的南海公司泡沫,最近的则有2008年以美国百年老店雷曼银行倒掉为标志的金融危机。
凡此种种,最终指向只有一个,即金融活动的本质是市场行为。这意味,一方面,金融业的发展要严格遵循市场规律,尤其是政府要从市场经济活动中转变角色,从领导者蜕变为服务者;另一方面,必须建立科学的监管机制,虽然我们尊重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生存哲学,但同时也有必要让这种逐利模式不致于超越市场伦理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