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心无百姓乱天下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12.03
【版次】第36版(读评·史说)
【入库时间】20121020
【全文】
…文…大江东去
王安石变法毁誉参半,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看,结论甚至完全相反。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就一个——富国强兵,手段是只开源增收,却不节流省费,也不能开源与节流并举。如此一来,他的变革实际上是与民争利,小民哪里斗得过官府,徒有满腹怨气罢了。这种变法,不可能得民心。
新法不仅有民怨,士大夫阶层反对声也是此起彼伏。御史中丞吕诲刚论王安石十大过失,韩琦谏疏又呈给皇帝。王安石请求辞职,司马光代皇帝起草诏书有言“士夫沸腾,黎民骚动”,明言新法招致官民全体不满。变法第一年,就有十七位御史、谏官因请罢新法,被迫离职。其时,宋神宗变法之志亦浓,新法刚刚推行,当然力挺王安石,为此不惜得罪所有朝臣。
那么,王安石新法都有哪些不得民心之处呢?先看青苗法。
青苗法规定,民户可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借款随两税归还,付息二分,实际有高达三四分的。王安石以青苗法取代常平法、惠民仓,实质上是以政府高利贷取代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制度。常平仓用以平抑谷价,惠民仓逢歉收之年减价出售以惠民。青苗法诞生,既放弃了政府应担职责,又把政府降格为一个带有垄断特权的高利贷者。
再掰扯免役法的弊端。
唐朝中期杨炎推出两税制,取代了租、庸、调,把一切税赋合并进来,政府若有工程上马,出钱雇工役。晚唐、五代至北宋早期,军队到哪儿,就由哪儿出钱出役,却不顾两税制已经收取了“庸”和“调”的钱,慢慢就形成新的差役法,实际上的税上加税。王安石的免役法并不是解放民众差役负担,而是要所有民户缴差役钱,连单丁、女户原本无役者也一概出钱,是把乱收费的潜规则变成了重复收税的明规则。
保甲法更不招百姓待见,有开封府平民为避保甲而自断手指手腕的,知府韩维报告朝廷。宋神宗意有不忍,王安石却说:“即使确有此事,也是由于愚蠢而受到别人蛊惑煽动的人所为,怎能因为这种人而不敢有所作为呢?”
自上而下的变法缺乏民意基础,自下而上的变法也不可能出现在封建时代的中国。王安石新法变成变相搜刮民财,变法前后八年时间,国未富,民穷困。京城一门监郑侠目睹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画流民图呈给皇上,请求罢免王安石。结果,郑侠被发配到岭南。直到慈圣、宣仁两位太后鼻涕眼泪直流地跟皇帝说“安石乱天下”,神宗皇帝兀自满腹狐疑,可见,对于矢志不渝地热心于矫世变俗之人,变法之心近于疯狂。
变法自熙宁二年开始,到熙宁八年,朝野反对新法声四起,宋神宗心中没底,曾经问过王安石:“闻民间殊苦新法。”王安石回答:“祈寒暑雨,民犹怨咨,此无庸恤。”冬日天寒夏天暴雨,百姓尚且怨恨,这不用抚恤。相爷王安石不顾百姓死活并不少见,曾有小民拦住他投诉役钱之苦,王安石欺骗皇帝说是范仲淹的女婿、知县贾蕃鼓动百姓上访,还出了个“治民不可姑息”的馊主意。
王安石这场心无百姓的变法,失败是注定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