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作者: 出版日期:2013.08.19 点击数:0

【报纸名称】:皖江晚报

【出版日期】2013.08.19

【版次】第A1版(课本上的马鞍山)

【入库时间】20130930

【全文】

监制:尹宗应裴保平策划:刘力郑良

视觉:刘志文

王安石(公元1021—公元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他“少好读书”,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王安石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经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文章,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这些文章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34岁时(公元1054年)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四年后(公元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12年后被罢相。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他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该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游褒禅山记》这篇经典也被选入人教版和苏教版等多个版本的高中语文课本。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