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王安石秉大义而疏小节

王安石秉大义而疏小节

作者: 出版日期:2013.02.06 点击数:0

【报纸名称】:老人报

【出版日期】2013.02.06

【版次】A6:文史

【入库时间】20130320

【全文】

北宋熙宁四年,苏轼去拜访宰相王安石,恰逢王安石在前厅会客,苏轼便来到书房等待。只见书案上写着两句诗: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苏轼看了,不由哑然失笑,心想:“不通,不通之极!”想着想着,苏轼不免技痒,他举起笔来,泼墨挥毫,把这两句诗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

王安石归来一看,就动了气,这个苏轼,自恃才高,得给他点教训。于是上奏神宗,把苏轼贬到了湖州。到了湖州,苏轼才发现,这里有一种鸟,名叫“明月”,又有一种花虫,名叫“黄犬”,王安石的那两句诗根本没错。苏轼悔不当初啊!

到了湖州后,苏轼常写些诗来讽喻时政。他在诗中讽刺王安石领导的新党为“新进”“群鸟”“生事”等。不巧,这些诗被苏轼的对头李定、何正臣等人获悉。他们上奏朝廷,为苏轼扣上了“不满朝政”、“讽喻圣上”两顶大帽子。苏轼立即被关进了乌台监狱。大批政敌纷纷要求处死苏轼,苏轼危在旦夕。

就在这危急关头,王安石挺身而出,他以宰相之尊,上书说:“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宋神宗接纳了王安石的建议,赦免了苏轼。

这我就奇怪了,一前一后,王安石的表现也相差太大了吧。

原来,中国古代文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个共同的人格特征,那就是“秉大义而疏小节”。苏轼当时年轻气盛,恃才傲物,贬他到湖州,就当给他个教训。反正我王安石是宰相,等你历练够了,再把你调回来就是了,于苏轼并无多大损害。在王安石看来,这属于“小节”,所以无所谓,贬就贬了。但是“乌台诗案”,这关系到“不臣之心”这样一个人伦大节,更关系到苏轼一家老小几十口的性命,这样的“大义”王安石一定要坚持。

疏小节,才能够悠然自得,不为生活所累;秉大义,方能一身正气千古垂范。(朱国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