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秋日,面对款款走来的王安石

秋日,面对款款走来的王安石

作者:苏建召 出版日期:2011.12.09 点击数:0

【作者】 苏建召

【报纸名称】:检察日报

【出版日期】2011.12.09

【版次】第07版:风景

【入库时间】20120110

【全文】

21岁中进士,在主考官审定第一名的情况下,因文章用典惹得龙颜不悦,最终被定为第四名。对此,他只是淡然一笑。 

在一个倚重文官的时代,考取进士后,随时都有升任京官的机会。他却一次又一次地以家境贫寒、家事缠身为由,屡屡放弃或拒绝进京做官。朝廷赐以群牧司判官的肥差,他本来要辞,碍于欧阳修的面子,不得不赴任。在任两年他却上了十几道辞呈,死活不再做了,坚决要求到基层,最后做了一个七品县令。 

作为一个能生儿育女的健康男人,在一个男权为主,一夫一妻多妾合法的社会,身为经济条件优裕的官宦人家,他感情专一,与妻厮守一生。做知制诰时,其妻吴氏花90万钱为其买一俏丽小妾。他知道后,让被迫卖妻者领该女回家过日子,另搭上90万钱算作捐助。 

虽然身为官员,他却没有官架。他不修边幅,常被上司乃至皇帝耻笑。他生活俭朴,甚至被亲戚嘲笑:贵为宰相,招待自家客人没有丰盛大餐也就罢了,居然还当着客人的面把客人丢弃的馅饼皮吃掉。 

他酷爱读书,却不为陈规旧习所缚,常对古人的已有定论发出常人意想不到的质疑。仁宗在位时,他就上书万言,要求变法。当反对变法者把“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言不足恤”作为科举试题,意图攻击变法大逆不道时,他勇于向神宗皇帝合理诠释该题目的新意,以至于后世将这句话作为熙宁变法的标志性口号。 

他意志坚定,事业心强。为改变积贫积弱的北宋国运,他力主变法,其变法主张深得神宗的赏识。面对思想观念、利益的激烈交锋,他押上身家性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人送绰号“拗相公”。 

他为官时不奢华,退居后不摆谱。罢相后,虽然神宗皇帝关爱有加,他却以寻常百姓的身份,过着闲适平静的生活。 

他文采飞扬,诗文俱佳,与韩愈、苏轼等人齐名,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 

他,是谁? 

秋日午时,每当我放弃午休,静静聆听《百家讲坛》里康震教授娓娓道来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十一世纪的中国竟会有如此感天动地的人物?我莫不是在聆听旧时代的英模报告会吧? 

然而,撇开教授的资历,《百家讲坛》毕竟是央视的金牌栏目,相信坛主是不敢信口开河的。 

于是,沿着教授的指引,我渐渐走进了九百多年前的北宋,走近了那个曾被当时和后世褒贬不一王安石。 

“王安石,你一定有病!”一种质疑声在我耳畔喧嚣:“千里来做官,为了吃和穿”,君不见多少人为了升官,不择手段,甚至不惜雇凶杀掉挡路者。你却不惜屡屡放弃进京做大官机会,甚至放着肥差不干,非要下去当一个七品芝麻官。 

“食色性也。”男欢女爱是自古圣贤都不避讳的事儿。君不见,多少官员或暴发户,拼命找情人包二奶。更奇怪的是,你老婆把二奶给你请到家,你却不知笑纳!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君不见多少贪官生怕权力过期,在位时疯狂捞钱。你倒好,贵为宰相不知自保和捞钱,只想改革变法,最终遭人攻击落得一身骂名。 

还有,你身为国家领导人,不会花钱,不会摆谱……总之,你要么是神经病,要么是一个不入流的榆木疙瘩,标准的傻帽。 

是啊,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王安石诸多“另类”行为令不少当朝者不解,让后人褒贬不一。星移斗转,在“西风”劲吹的今天,不少拜物教徒像秋叶随风飘舞,如醉如痴,怎能体会一个“物欲缺失综合征患者”的心境呢? 

王安石,你确如一篇玄妙的古文,让许多当代无知或无缘的俗人难以读懂。 

看看那些不断落马的贪官,他们对于权力、金钱、美色的追逐近乎疯狂。 

透过这可怕的疯狂,我隐约感到他们的内心缺失了什么。缺失了什么?他们精神空虚,灵魂扭曲,缺失的不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追求吗?对,真正得病的人是他们! 

而王安石的人生价值,恰恰在于他的为官之道:当官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国效力,为民做事。于是,当自己的政治抱负暂时无法施展时,他屡辞京官,宁可下基层干些实事;当自己的政治抱负得到皇帝的认可时,他立刻进京赴任,当仁不让……至于功名利禄,个人享乐,在他眼中全都是浮云。从这个意义上说,王安石“傻”得可爱!

随着讲述的深入,王安石的面孔逐渐清晰、生动起来。他似乎正在向我款款走来,我隐约触摸到了他那孤独而高尚的精神世界。 

感谢教授的引领,不经意间,让王安石走进了我的心灵深处。 

(作者单位:河南省确山县检察院)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