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王安石:史上最邋遢的宰相

王安石:史上最邋遢的宰相

作者: 出版日期:2011.12.25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济南时报

【出版日期】2011.12.25

【版次】第22版(细节)

【入库时间】20120310

【全文】

 □为卿画眉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述颇丰,留有诗歌1540多首,散文800多篇。熙宁二年他被提为参知政事,次年位及宰相。他在神宗支持下推行变法,锐意改革,雷厉风行,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王安石却是不折不扣的邋遢并且家教无方之人。

  平时他不修边幅、不讲卫生,衣服很少洗换,酸臭难闻,苏洵曾经描述他:“衣臣掳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垢面,而谈史书。”寇准作为宰相,其生活的奢靡是公认的,然而,同样作为宰相的王安石是怎样的呢不妨举一实例来看:

  儿媳的亲戚萧家一儿子来京城,登门拜访,王安石约他吃饭。次日,萧公子穿着华丽的衣服来了,他以为贵为宰相的王安石会盛宴款待。然而,中午都过了,还没见端饭上来,他饿得肚子直叫,可又不敢就这样走。又等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入席,饭菜却令他大跌眼镜,果品蔬菜全无,先上了两枚胡饼,再加几块切成小块的猪肉,旁边一锅菜汤,别的什么菜都没有了。萧公子心里堵得慌,酒过三巡后,就不再举筷子吃菜了,只是吃了胡饼中间很少的一部分,而饼的四边他动也不动。王安石却把他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结果,那个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

  在十分讲究待客之道的宋朝,作为宰相,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而他自己却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还把客人的饼拿来全塞进肚子,着实令人佩服。由此也不难想象苏洵所说的“食犬彘之食”,就是他平时的一种常态!

  他的这一习惯在日后得到改善没有,已经无从考证,不过他不讲卫生的毛病,却在友人吴仲卿和韩持国的帮助下得以纠正,而且是用一种充满智慧的方法:

  他俩邀请王安石每月到寺院相聚,等谈完诗书政治,就一起去洗澡,之后寺里的人会拿来新衣服给他们换上,而王安石也总是看都不看就穿上。几次下来王安石渐渐尝到甜头,觉得这样比以前舒服多了,渐渐地就改掉了邋遢的习惯。

  在教子上,王安石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对孩子溺爱至极的父亲。他的儿子王雱为人骄横、狂妄,很受人责备,他却百般袒护,并尽力为他谋私。一天,王安石正和程颢商议变法受阻的事,这时候,王雱突然闯进来,大声嚷道:“把韩琦、富弼的头砍了,挂到闹市,新法就可以顺利施行。”当时韩、富二人都是当朝权贵,根本不可能杀掉。程颢对他的粗鲁行为以及无知妄言十分反感,而王安石只淡淡地说他一句就算了。他不但对王雱不加管束,而且还为他吹嘘并指使亲信到皇帝面前保荐,王雱死后王安石还为他建祠堂并写颂词,这引起很多人的反感。

  当然,这些瑕疵较之于他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成就,是微不足道的。不过,了解他不完美的一面,可以让我们更真实更全面地认识这位历史巨人。除了显赫的地位和声名之外,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有着普通人身上的各种不足。我们面对任何一个人,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布衣百姓,都应该持以客观全面的态度,承认其长处也应该容得下其不足,不满其缺陷也不应该无视其所长。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