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与美国的农业贷款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03.27
【版次】第4版(环球季风·社会广角)
【入库时间】20111230
【全文】
上世纪初期,一位名叫陈焕章的清朝翰林被选派赴美国留学,并写出了一部《孔门理财学》。在此书中,陈焕章谈到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指出王安石“青苗法”的实质就是农业贷款,它不但把农民从沉重的高利贷负担中解放出来,而且使他们能够在偶遇资金短缺时,不必中断农作,同时还可以起到平抑谷价、保护城市消费者的作用。此书在美国影响极大。
时至上世纪中期,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来到中国访问。这个美国人居然与陪同他到处参观的学者和官员大谈王安石。美国副总统为什么对王安石这么感兴趣呢?原来,在上世纪早中期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之时,美国政府为了挽救国家经济,借鉴了王安石当年的改革措施。
华莱士认为,罗斯福时代的美国与王安石时代的中国经济形势非常相似:一方面出现农产品过剩,一方面由于美国农业信贷系统本身为垄断集团所把持,一般农民无法取得贷款,土地被地主收回,生计日窘。只有通过政府向人民提供贷款,使农民们尽快找到生计,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华莱士仿照王安石的“青苗法”,一方面实施农业贷款,一方面收购多余物资和粮食、食品,免费分发给城市人民,不但解决了救荒问题,还保证了粮食等物资价格的稳定,为美国度过经济大萧条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王安石拯救了饥饿的美国农民。这位大改革家的“青苗法”等改革措施,不仅曾让中国人受益,而且曾让美国人民受益。(摘自《政府法制》第2期严建平/文)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