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新政与北宋衰亡
【作者】 王松奇
【报纸名称】:
【关键词】 王安石 新政 北宋 青苗法 外族入侵 市易法 均输法 方田均税法 国家干预主义 意识形态色彩
【出版日期】2004.01.10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历史是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的, 在某些时刻,所谓英雄就是那些已摒 弃了意识形态色彩和世俗褒贬含义 的、能对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人 物。显然,这里所说的“重大影响” 有两重含义:一是推进历史,一是将 历史拉向倒退。在中国封建社会两千 多年历史中,这样的“英雄”出现了 很多很多。王安石就是其中一个。$$ 王安石21岁中进士,他在25年 时间里皇帝屡召其进京均被婉拒,他 宁愿在边疆做一小官并扎扎实实实践 自己的政治理想,直至46岁值人主 交替、老臣式微时才应召入京,开始 施展其酝酿已久的一整套改革方案。$$ 王安石是个极端的国家干预主义 者。他的全部改革措施的着眼点就是 如何充盈国库。自宋神宗熙宁二年 (公元1069年)开始,王安石的新政 强力推行了8年。结果是天怒人怨, 最后连皇帝和他本人都到了十分心烦 的地步。$$ 王安石新政的内容大体为9项, 可归纳为3组,即三种国营企业、三 种新税和三项管制城乡居民的登记制 度。三种国营企业是称为“均输法” 的国营贸易局,称为“市易法”的国 营零售店管理局,对农民贷款利息二 分实收三分(加上申请和登记费)称为 “青苗法”的国家信贷管理机构;三 项新税是免役税、国产消费税和所得 税;居民登记制度是把国民组织起 来,编成10家为一组的征兵单位, 称作“保甲”,重新登记土地和马 匹,称作“方田均税法”。上述方案 似乎已折射出现代国营经济和集体经 济的全部“思想光华”。我们可以看 出,“均输法”和“市易法”就是国 家直接参与和力图垄断贸易流通,用 官办机构去控制商人,并用官定价格 来管理市场。而“青苗法”从其本意 说就是国营农村信贷银行。$$ 本来,王安石早年在边疆为地方 小官时就进行过此类实验:春耕时贷 款给农民,秋收时连本带息一起收 回。据说他年轻时的这一做法效果很 不错,并成为他获得晋升的优良政绩 之一。不过,令王安石始料不及的 是:四海非一邑之小。在一个可充分 掌控的狭小地区看起来行之有效的政 策,一旦变成在一个地域广大、环节 繁复的国家范围内推行的大计划,就 可能出现南辕北辙式的效果。$$ 和现时人们所理解的优惠性农村 政策性贷款不同,“青苗法”所推行 的农贷实际上是由各级官府强制推行 的农业高利贷。农业贷款作为一项解 决农民资金短缺困难的举措,只有低 息才能体现其本意,但在当时上级任 命干部的体制下,各级官员放贷多 少、收息几何也自然成了考核官员政 绩的关键指标。在王安石新政推行之 初,强大的改革声势形成一种顺之者 昌逆之者亡的行为惯性,为了取悦新 政当权者,各级官员不但对农业贷款 强制向农户摊派,而且变本加厉地将 农贷定为三个月一期,每期利率达 30%,农民不能缴还本息就难免牢狱 之灾,官员推行农贷不力者,必定遭 受革职查办。就这样,一项旨在帮助 农民并为国家财政增加新利润增长点 的美好纯正的改革计划最终演变成了 一场赤裸裸的国家掠夺闹剧。$$ 我们可以认为,王安石新政是北 宋变成南宋的转折点,原因就在于王 安石的一整套改革政策首先是对北宋 的农业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 而动摇了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其 次,王安石妄想狂似的改革路线在推 行过程中衍生了持续几十年的惨烈党 争,一些已看到新政弊端同时又报喜 不报忧的奸佞之徒打着拥护改革的旗 号爬上高位,这些人对司马光、苏东 坡等贤臣大肆排挤迫害使得宋朝的统 治力量变得既虚弱又残暴;最后的结 果必然是国力孱弱从而为外族入侵提 供了可乘之机,致使北宋在强敌的军 事打击下灭亡。从北宋灭亡的过程、 历朝历代的经验教训看,一旦出现影 响深远的政策失误就会使国家经济走 上崩溃的边缘,这种内部条件一旦和 外族入侵或军事动乱因素交相发挥作 用,任何所谓英明君主和末世贤臣可 能都回天乏力了。
- 1、北宋中叶振兴国家财政的主要措施 作者:赵云旗 年份:1998
- 2、王安石与赋税改革 作者:侯绪庆 年份:2000
- 3、对王安石经济变法的思考 作者:霍春英 年份:1986
- 4、论王安石经济管理的改革 作者:刘枫 年份:1989
- 5、王安石变傻 作者:林丹 年份:2008
- 6、论王安石的经济思想 作者:叶世昌 年份: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