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媳妇”原是王安石外孙女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9.04.07
【版次】第A23版 (文化新闻)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一处北宋时期的夫妻合葬墓,丈夫的墓碑上仅仅刻有寥寥数字,妻子的墓碑却有着详细的墓志铭,在男尊女卑的宋朝,这样的情况实属罕见,而两年前在肥东店埠镇便发现这样一座“女尊男卑”的墓葬,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位宋代女性获得了当时难得的“殊荣”?近日,考古工作者在经过详细考证之后,揭开了女性墓主人拥有墓志铭背后的种种谜团。
墓志铭彰显出“女尊男卑”
两年前,肥东县一房地产公司在店埠镇农技二厂挖地基时,工人们意外挖到一处夫妻合葬墓。经过详查,证实是北宋古墓,可惜的是由于古墓损毁严重,并没有保存下来,而墓中被考古人员保存下来的三块石碑在不久前被成功破译,这一破译不仅揭开了男女墓主人的身份,更揭开了当年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当年负责此墓葬发掘的肥东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彭余江告诉记者,这个夫妻合葬墓非常罕见,规格相当高不说,最大的特点便是只有女性墓主人有墓志铭,男性墓主人的墓里仅找到一块石碑,石碑上除了刻着在女主人墓中藏有三册男性墓主人的藏书和女性墓主人墓碑的位置外,没有其他介绍性文字,考古人员也是通过石碑上的文字记载成功找到了女性墓主人的墓碑。彭余江说,这一墓葬现象在礼教尤为严格、崇尚男尊女卑的宋朝非常少见,他曾经参与发掘过肥东县内的100多个宋朝时期的墓葬,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据肥东县文化局副局长李芝稳介绍,从墓志铭的内容上看,这位女性墓主人吴氏的外祖父原来是北宋名相王安石,其祖父吴充,也是北宋神宗时的宰相,可谓是出身显赫、名门之女。这位吴氏从小就跟随在王安石妻子身边,因为聪明伶俐、记忆力极强且诗词书画样样精通,深受其外祖母的喜爱,宋神宗在听说了吴氏的才能后,还命她觐见皇后,皇后见了吴氏之后也非常喜欢,还将头上戴着的两根金簪赏赐给了吴氏。
“女尊男卑”墓葬的几个推测
彭余江介绍说,吴氏于公元1057年,17岁时嫁给了王能甫为妻,死于公元1118年。出现这种“女尊男卑”墓葬的罕见现象据他推测可能有几个原因,首先,有可能是因为吴氏出身名门,祖父、外祖父都曾位居相位,相比之下,其丈夫王能甫在家境、地位上要远远不及,即使后来出任刑部尚书,也有可能是沾了夫人家的光呢。其次,吴氏应该先于王能甫去世,王能甫是肥东人,夫人去世后,他便在老家修建了夫妻合葬墓,先将夫人下葬。由于吴氏的墓志铭已经详细写了吴、王二人的情况,王能甫有可能因此没有再给自己立碑刻墓志铭赘述。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王能甫去世之时,北宋已经处于金的重重包围之中,即将灭亡,在战乱连年的年代,只能草草下葬。当然,这些都是推测,其中的真正原因也许已被埋葬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考古“第六感”找到墓中金簪
在吴氏与王能甫的合葬墓中,由于多次被盗,当年发掘时,除了找到一个大的陶罐和一些铜钱以外,最有价值的便是两根金簪了。说起当年能发掘到这两根金簪,彭余江将其归功于自己的考古“第六感”:“那天现场比较凌乱,墓中的泥土相当厚,当时工人正在用铁锹挖墓中的浮土,我忽然有了点奇怪的感觉,便对旁边的工人说,你这一锹的泥土不要往外倒,我来看看,嘿,没想到我用手在那锹土里一拨拉,竟然发现两根金光闪闪的金簪。”据彭余江推测,这金簪可能是当年盗墓贼盗墓时,也应该就是墓志铭中记载的皇后赏赐给吴氏的那两根金簪。“不然吴氏也不会作为陪葬放在墓中。”
·许庆勇 王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