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讨教”王安石《字说》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8.29
【版次】第A30版:连 载
【入库时间】20121120
【全文】
上/期/回/顾
章惇见状,立刻在心里给自己下了一道命令:“今日酒席间只许随声附和,不与苏轼搭腔,以免自讨无趣!”
与花厅一板之隔的后厅,是有歌舞表演时的演员休息处,这里有座椅,有铜镜,也有茶水和点心,此刻,王安石的续弦之妻李芳菲,已装扮成舞者,正由一群歌姬舞娘簇拥着走来。花厅那边的一个丫环见了,忙跑过来向李芳菲施礼道:“夫人。”
李芳菲问:“酒过几巡了?”
丫环答:“酒过三巡了。”
李芳菲道:“怎么还不叫歌舞呢?”
丫环道:“快了吧。”
李芳菲问:“弄清楚哪个是苏大人了吗?”
丫环答:“清楚了。挨着相爷坐、身穿旧衣的便是。”
李芳菲问:“有无三头六臂?”
丫环笑道:“没有。不过,席上的大人都在讨好他。”
李芳菲道:“相爷这么隆重地宴请他,不也是在讨好他吗?”她转身向镜子走去,嘴里说:“所以我要看看,这个人是什么样子。”
丫环跟去小声道:“夫人不怕相爷见怪?”
李芳菲对镜顾盼,笑道:“不怕。反正除了谢大人,别的人谁也不认识我。相爷若要见怪,让他责骂几句就是了。”李芳菲真的不怕王安石。天下有几个少妻怕老夫呢?但她却有些怕老夫的儿子王雱。王雱要是在家,她就不敢出来跳舞了。
这时,酒席上的人已不敢讨好苏轼,便转而讨好王安石。当李芳菲盼着出场时,谢景温正在说:“相国的《字说》一书真是奇书,书里将中原文字的来龙去脉说得一清二楚,可谓空前绝后之作。”
这回苏轼主动搭话了,他道:“相爷的《字说》一书,我也读过,有许多不解之处,正好在相爷跟前请教。”
王安石很高兴,说:“子瞻还会有不解之处?”
苏轼道:“有啊有啊。相国,你说那‘笃实’的笃字,应作何解释?”
王安石拈须自得地说:“笃者,以竹条鞭马也。驽马行走迟缓,故而以竹条鞭之,是谓之‘笃’。”
苏轼道:“哦。原来以竹条鞭马谓之笃。那么,‘笑’字当是以竹条打狗了。请问相爷,竹条打狗,有何可笑呢?”
王安石一愣:“这……”回答不出,颇为尴尬。
苏轼又道:“还有一字,下官不解。”
王安石问:“什么字?”
苏轼道:“波浪之‘波’。”
王安石道:“波者,水之皮也。”
苏轼道:“哦……那么,‘滑’,便是水之骨了。”
王安石又一愣:“这……”他不免难为情了。
这时,花厅窗外,扑腾腾飞过一只鸟。
苏轼道:“相爷,看见这只鸟,下官又想起一字。”
王安石问:“什么字?”
苏轼道:“斑鸠的‘鸠’字,为何要以九、鸟二字相傍呢?”
王安石沉吟片刻,不敢再胡乱开,只得说:“我也想不明白。”
苏轼夸张地道:“啊!下官倒想起来了!”
王安石问:“想起什么?”
苏轼道:“《诗经》上有两句:‘雎鸠在桑,有子七兮’。”
王安石想了想,说:“这两句诗只是说,雎鸠养了七只小鸟而已。”
邓绾道:“是啊,还缺两只呢。”
苏轼笑嘻嘻道:“七只小鸟加上它爹跟它妈,不正好九只吗?”
邓绾“扑哧”一声笑出,赶紧捂嘴。众人咬住嘴唇,欲笑不敢。
苏轼笑吟吟望着王安石。(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