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王安石后人来宁祭扫王安石父兄墓

王安石后人来宁祭扫王安石父兄墓

作者: 出版日期:2010.04.07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扬子晚报

【出版日期】2010.04.07

【版次】第A50版 (南京城事·街区)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去年9月,南京将军山意外发现宋代名相王安石的父亲和长兄墓葬。今年清明期间,江西王安石故里,东乡县上池村的村民们由村长带队,携带族谱和100多户村民联名签字的材料来宁,诚意祭扫寄托哀思之余,希望游说有关部门,将王安石父兄墓迁回江西老家。但南京文物部门表示,已经决定将王益和王安仁的墓葬以就地回填的方式进行保护,不可能迁移到江西。

王安石祖父曾祖父皆葬于上池

在村长王水清的带领下,他们一行四人在清明节那天找到了三世祖王益和四世祖王安仁的墓葬。说起上池村和王氏家族的渊源,村长王水清告诉记者,位于江西东乡县的上池村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北宋初年,王安石曾祖父王德明迁徙到上池辟居,便成为上池王氏一世祖。许多史料记载王安石为临川人,那是因为上池村原为临川县,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东乡建县后,才划归东乡县管辖。

上池村现存100余栋古代建筑和十多处与王安石有关的遗迹,1985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将上池村王安石故里,列为当地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点。“王安石是四世祖,而我是上池王氏的第35代”。王水清介绍,同来的王新年则是第36代。“我们村现在有160多户,除一两家是外姓外,其余全部是王氏一脉,现在最小的已经繁衍到第39代了。”

王安石曾祖父王德明、祖父王用之就葬在当地。王新年说,王氏祖坟山地本是王安石祖父王用之花钱置办的。如今王氏祖坟山就在上池村的邻村月塘村,也有千年之久。

村民联名希望迁回祖先墓葬

昨天,江西省上池村村民给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的工作人员送来了一面锦旗,“感谢南京市(感谢文物局),寻得我祖王益墓,肯准我们迁回家。王益后裔(安石故里)上池村敬赠”。“千百年来,只知道先祖王益葬在南京,但没抱什么希望能找到,没想到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队找到了,特别感谢他们发现了我们的祖先墓葬。”村民王新年告诉记者。村长向记者展示了一份有全村100多户村民集体签名的材料,表示希望跟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能将祖先墓葬迁回到江西上池村老家。

王新年表示,如果能将王益和王安仁的墓葬迁回去,会选择在风水最好的罗峰安葬。“罗峰是我们当地风水最好的,地势好,王安石曾写过咏赞这里的诗歌。”

文物部门就地保护但迟迟未动

记者采访南京市文广新局(文物局)文物处的曹志君处长了解到,王氏后人的愿望虽可理解,但是将王益和王安仁的墓葬迁移到江西基本是不可能的。在2个月前,相关部门已经针对这两座墓葬的保护问题召开了研讨会,决定将这两座墓葬以就地回填的方式进行保护。目前这两座墓葬是南京的重要文物。曹志君表示,之所以决定采取就地回填的方式,主要是因为王益和王安仁的墓葬属于土方墓,没有砖砌的墓室保护,而且棺木也没了踪影,只有出土的些许文物和两块墓志,“我们也要求施工方能在地表上做相应的景观,标明这里是王安石父兄墓葬所在地。施工方可能要用泰山石摆放在此,并刻上相关记载。”但实际情况是,研讨会已经过了2个月,对两座墓葬仍旧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对此,有关专家语气激愤,“这样重要的文物长期暴露在外,很容易就被破坏了。如此‘就地回填’还不如让人家后人迁回江西呢,起码王安石的后人肯定会善待祖宗的。”

本报记者 张 楠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